2010年10月19日星期二

那年轻的狗血,它洒在了地上


上篇日记里贩卖了一段古希腊的箴言,其中第二句“青年时期,要抑制自己的热情”有些让人费解。在老夫我还年轻时,大概也不能同意。而今随着见识的增长,我渐渐体会了这话的意思。

先说近的,这两天“爱国”年轻们又开始闹反日示威。进而发展到错把汉服当和服在成都街头逼女子脱衣。游行期间砸毁多少百姓财物自不必说,那些财物的所有者未必和日本政府有半毛钱关系,就算是日本品牌很多也是在华制造生产,养活我们的工人,缴纳天朝的税赋。但年轻人用不着知道这些,知道了也假装不知道,只要知道这么做有政府的默许和保护因而很安全就行了。年轻的荷尔蒙需要发泄,打了脱了砸了烧了再说。既然没上过学的阿Q都可以冒充“柿油党”,我们读过书的学生表演一下爱国有何不可?当年红小将们武斗把军火库都抢了,砸几个店掀几辆车又算什么?

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打了半个多世纪的仗。不怪他太强,只怪对手太不争气,五次中东战争和无数次的地区冲突,每次自信满满挑起争端却每回都给人打得失地千里,让小小以色列越打越强。有人总结过巴勒斯坦人的轮回:老一代人仗打输了,明白了与对方的差距,于是沉默了,太平了;几年后没经历战争的年轻一代成长起来,受到民族的宗教的煽动,狂热地又去打,又输了,又能太平几年;再过几年,新一代愤青又长大了... 让人像割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又一茬,从来没长进甚至一代不如一代。这样的民族有前途么?但我佩服阿拉伯青年的血性,他们是真血性,我们那些“爱国青年”的血性是假的,真有危险的事他们才不干呢。

梁文道说他不相信学运,不相信学生。论点有三:第一,现在的大陆学生早没了理想主义,越是名牌大学越犬儒,向现实投降,只为自己奋斗;第二,学运从来不是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没有工人农民的支持他们什么也做不成;第三,学生没有立场,他们在社会上没有自己固定的位置,毕业后自己干啥都不知道,故而也不知道该保护什么利益维护哪些权利。

在我这年龄批评后生,不免让后人戳脊梁:“你忘了自己当年啥鸟样?”谁没年轻过呢?我读书那会儿也有过政府默许学生上街的事,我没去。如果去了现在可能真羞得无地自容了。

6 条评论:

Chengyi 说...

图是亮点。

政府默许的那件事情我也没去,现在更不会去了。

geoxia 说...

当年不是不叛逆,事实上在那种气氛下,不去反而是更大的叛逆。对于国耻不是不气愤,但我更在乎个人的尊严:被当成狗放出去咬人是很屈辱的。如果不让我批评,那么该赞扬的时候我也闭嘴,否则就是不公正;如果让我选举却只有一个候选人,那么我干脆放弃投票,哪怕那是个圣人。

Unknown 说...

对抑制热情这一条的态度是不置可否。可能大多数人认为的热情是理性的反义词,盲目冲动的同义词,而我更愿意把他当做理性的乐观积极的鞭策力来处理。童年那条totally bullshit,文明教养又不是朝夕之间的事,成年人能做到都不错了。死时不后悔不如没有遗憾来的恰当

geoxia 说...

关于童年的教养,参见上图。

Freeman 说...

我那天看凤凰台,说人家日本也游行,但是旗子都一个样式,举的都一般高,而且是在行进时一般高.我就在想,要不是现在人家现在一人一票了搞选举了,搞不好就直接打了.打起来这些今天砸日货的,又有几个不会成为卖国贼.

btw,据说记录现场的照相机基本 made in japan阿。。

geoxia 说...

没错,玩暴民游戏,人家日本也是有传统的。当年二二六运动,首相以下内阁成员一天之内非死即重伤,从此内阁由军部出,第二年就开始全面侵华。相比之下,毛太祖发动文革用群众斗掉当时的国家主席刘,加上后来的收尾用了十年,太没效率啦。

听说有本法国心理学家写的书《乌合之众》,分析人类群体行为的情绪化、低智商和道德沦丧。没看过,但其所述现象不难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