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6日星期五

混着



正月十五元宵节还没到,传统意义来说这个年还没过完,也难怪我仍处在节后综合症状态。这礼拜在办公室我看似忙碌,却不怎么用心。工作有时就是这样:第一个人挖坑,第二个人种树,第三个人填土。哪天中间那个人没来,剩下两人还是一个挖坑一个填土。很多人都享受这样的工作模式:流程完备,所有人都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用动脑,也不必对结果负责。计划经济的大锅饭,国企和大公司都有这个特点,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生产部门不用管市场和销售如何,只要做完自己的活儿就行,卖不出去仓库堆满还是可以继续生产。

作为一个劳动者,我还是向往这种“一份付出一份收获”的工作的。可现实是,并非所有付出都理应得到回报。你挖坑填土再卖力,树没种下去凭什么给你回报呢?想把事做好要结果导向,也就是要急功近利;而混日子只要遵守流程,让人在程序上挑不出毛病即可。这两种状态我都经历过,统计一下好像后者时间长些。惭愧。

今天早上在地铁上,我把《伊苏7》从 PSP 上删除,已经是最后一关连续三个 Boss 打完两个半,我忽然失去了兴趣。要在从前,这么一个花了十几个小时的游戏还差最后几十分钟我多半会坚持到底,而现在我对通关与否不那么在乎了。地铁上剩下的时间里我继续看五个月前开始看的耶鲁经济学课《游戏理论》,断断续续地现在也只看到第九课,也不知道能不能看完。

下午开会的时候我在写自己的程序,解几道数学题。这对工作毫无帮助,甚至跳槽面试也用不着,我只是觉得好玩或者是工作实在无聊。和看经济学教程一样,随性而为,没任何目的,不期待任何结果,也不保证能坚持到底。

过年的饭局老爸和亲戚扯到国内教授和国外教授的区别:在国内混个教授很容易,即便该专业不景气教授也一样当,学生也一样来,拿完文凭毕业后再改行;而在美国如果一个专业不景气,没等学生改行教授先改行了。对这样的对比我很难褒贬任何一方。从前的我认为做学问要经世致用;现在的我开始相信为兴趣而学才是最好的学习。

不知道我解题听经济学讲座的兴趣能保持多久,先混着再说。

2010年2月24日星期三

没有最糟,只有更糟

名人,尤其在死去以后,经常会成为励志故事的主角。下面这个故事有多大真实度无从考证:
爱因斯坦小时候在学校交手工作业的时候交了一个做得很糟糕的小板凳,老师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老师信誓旦旦的说在这个世界上保证再也找不到更糟糕的小板凳了,但是我们的爱因斯坦同学从书桌里掏出了两个更糟糕的小板凳来。

这故事想要说明的是:

一、世人景仰的天才的其实天赋不高(所以你也有机会)
二、他很努力(所以你也该抓紧)
三、批评他人话别太绝,慎用形容词最高级,事物如果往坏的方向发展总能一再突破你的心理防线。

类似的笑话还有:
小明在外面玩泥巴被妈妈叫回来吃饭。妈妈让他伸出手,他伸出左手,妈妈说:我敢说这是世界上最脏的手。小明接着又伸出了右手,妈妈于是闭嘴了。


编下面这则漫画的人有很强的政治暗示:

因为它让我想起了天朝礼部说“中国互联网是开放的”。依照爱因斯坦和小明的方法,他们可以示范什么叫不开放。事实上,在过去的一年里,他们已经在这么做了。我潜水八年的 CCF 论坛主机移民去了海外,偶尔跑去看看书的我不知道论坛也歇菜了,站长在帖吧上说:



“有害”信息如何界定?!这回就连“钓鱼”都不用,直接派遣“五毛党”发贴,扣去人工费净“创收”九千九百九十九块零五毛。原来如此,难怪这年头论坛一个个关门大吉。

毛问几个大佬:如何让猫把辣椒吃下去?
少奇同志第一个回答说:这还不简单,找人抓住猫,把辣椒塞丫嘴里,用筷子捅下去。毛惊恐地说不行,这是强迫人民。
恩来同志想了会说:把辣椒裹在肉里,猫就会吃下去。毛断然拒绝:不行,这是欺骗人民。
大家问毛有何高招,毛说很简单,把辣椒擦在猫的屁股上,猫就会自己掉头把辣椒舔掉,而且为自己能这么做感到很高兴。


吃辣椒和火烧屁股相比,前者当然舒服多了。在这点上,猫和人一样贱。所谓好坏、多少、幸福痛苦这些主观感受都是相对的,参照系的选取决定了比较的结果。

我父母这一辈的人不会像我这样悲观,在他们看来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他们经历得太多。有人土改时被打成地主富农,后来平反,感恩戴德;五八年被打成右派,后来平反,感恩戴德;文革中被打成走资派,后来又平反,感恩戴德;电影《集结号》就是这么一个 happy ending。就连小平同志自己不也三落三起,大丈夫能屈能伸算什么呢?只是我总也忘不了《寻找无双》里的孙老板:

王仙客还记得他和无双、彩萍一起到孙老板那儿住客栈的事。这些事的起因是无双要知道干那件事疼不疼,所以要拿彩萍做试验。试验的地点在家里多有不便,所以就常去孙老板的店里开房间。就是干这种事的时候,她也忘不了要耍耍孙老板,经常丢东拉西让孙老板拣到,于是他就又惊又喜;然后她又跑来把它们要回去,于是他又如丧考妣。不管这种把戏耍了多少遍,孙老板还是要又惊又喜和如丧考妣。所以无双就说:我现在明白了,原来人这种东西,和猪完全一样,是天生一点记性都没有的呀!假如是在两年以前,我就会完全同意无双的意见。但是现在就不能百分之百同意了。有关人们的记性,我不能说什么,但是一定要为猪们辩护。在我还是小神经时,有一回借了一套弗洛伊德全集,仔细地读了一遍。弗先生有个说法,假如人生活在一种不能抗拒的痛苦中,就会把这种痛苦看作幸福。假如你是一只猪,生活在暗无天日的猪圈里,就会把在猪圈里吃猪食看作极大的幸福,因此忘掉早晚要挨一刀。所以猪的记性是被逼成这样子的,不能说是天生得不好。


痛恨被愚弄,要看破红尘,脱离无常,我当出世。或者像和菜头说的“世事如此,嗟叹无益,只能负重前行,成全自我”,我当入世。从拯救自己开始,发现自己还不算太糟糕。衣食无忧无病无灾,相比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人,我有啥好抱怨的呢?至于未来,石油会不会枯竭,地球会不会变暖,经济会不会崩盘,百姓会不会造反,洪水会不会泛滥,人活一世总该经历些什么吧。

2010年2月21日星期日

虎年春节扫番记



也许是我老得还不够快,也许是我看的片还不够多。2002 年的时我真不知道 House 是谁,但 2009 年我还没忘 Rachel。《Friends》的每一集我都几乎看过三遍,一些经典对白比英语教科书上的对话还熟。然而其它不那么经典的片子就不好说喽。看片最沮丧的事不是看到快结尾才发现是部烂片,而是发现不仅是烂片而且从前看过。

老规矩,简单列一下春节长假期间看过的片,以备将来查询:

NHK 的《新丝绸之路》系列终于看完,10 x 90 minuts,全是中国境内的发生的事,时间跨度可上溯到四千多年前。许多灿烂的文明无声地覆灭了,考古学家穷尽毕生之力只能解读一星半点。哪一天我们的文明也走到尽头,留给后世的考古学家或外星游客的又是些什么呢?

《无头骑士/Durarara》追到第七集。城市生活的众生像,气氛让我记起从前看过好像叫《都市怪谈》的网络小说。情节人物全忘光,只记得那气氛和叙事方式。

《钢炼2009》追到四十四集,不出意外今晚四十五。奥莉维亚`阿姆斯特朗少将、麟,还有变态老爸后面好像戏份挺足。

Black Books》第三季追完。三个颓废青年活得挺滋润,和加菲猫一样,太让人羡慕了。

宿醉/The Hangover》为庆祝好友结婚,四个爷们在拉斯维加斯一夜狂欢后找回记忆的过程。轻松喜剧,放到现实里一不小心就是悲剧。比方上周五从 Muse 出来到家凌晨四点,我对那晚十一点以后发生的事毫不知情也概不负责...

末日危途/The Road》和《我是传奇》一样,说的是世界崩溃以后小人物挣扎求生存的故事,世界怎么崩溃的倒是没有交代。有的好人受不了现实自杀了,丛林法则让很多人变成了食人族,作为剩下为数不多的好人如何坚持原则带着孩子继续活下去,希望在哪里,这是一个关于信念的故事。

轮滑女郎/Whip It》小成本青春励志片。挺符合美国人的价值观 —— 甭管啥有出息没出息,趁年轻,干你想干的,不计得失成败。

公主和青蛙/The Princess and the Frog》 - 迪斯尼的这部新片里的女巫再度提起关于 WANT 和 NEED 的辨析,去年我在饭否记录下《House医生》第一季片尾曲:
You can't always get what you WANT
But if you try sometimes you just might find
You just might find
You get what you NEED
当时我的解读 NEED 是 WANT 的一个子集,前者是“刚需”而后者代表无穷尽的欲望。现在的理解有些不同,WANT 是表面的需求而 NEED 是深层次真正的需求。如同一个饿得半死的人向你要馒头,你给了他块面包他也很高兴,因为他真正的需求是要吃饱,如果你以为他不需要面包而你又没有馒头于是就什么也不给那你就太迂了。不展开了,客户和市场分析的教材里应该有相应的章节。别人想什么要什么本来就很费猜。而如果我们问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这个问题同样很难回答。奇怪的是配角们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一般都很明确,比如萤火虫雷蒙只想和那颗最美的星星在一起,大鳄鱼路易只想参加人类的乐团发挥自己的爵士乐才能。真这样的话,还是当配角轻松呀。

2010年2月20日星期六

线上线下



Google Shopper 这个仍在实验中的手机应用,是我非常看好的。想做却一直没动手,现有的技术早已成熟,而商业模式尚待考验。

最初的想法是一个以手机条形码识别主导的零售商品信息网络。典型的案例就是你进超市,看中一个商品,用手机对它的条形码拍一下,提交,然后手机会告诉你这个商品在本地的最低价。复杂一点的案例可以结合地理信息系统:你列出一系列商品的组合,然后手机就会告诉你去哪家店能买到最便宜的,如果一家店里买不齐它还能帮你规划出购物路线。

台式机笔记本发展了这么多年,终端的普及还是靠手机。互联网泡沫吹吹破破,真正赚钱的除了3G(Game, Gamble and Girls)这些被政府明令禁止或严厉管制的,剩下的赚钱交易基本在线下。信也好不信也罢,看看这则新闻《Google 超越可口可乐成为全球第二品牌



那么全球第一品牌是啥?微软,IBM,HP,Cisco,GE,DELL,SONY? 对不起,都不是。是沃尔玛,对,就是那个搞零售连锁店的,你猜对了么?

网上分析“物流网”的文章一搜一大把,我也看不太懂。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沃尔玛的口号就是我心中所想的 —— “天天低价”还有“省得多,活得更好”。沃尔玛帮顾客做到了,所以它名利双收。同样的事占得互联网先机的 Google 也能做,而且凭借其技术力量和群众参与可以做得更好。

人在天朝,无法享用这个美国本地化的服务。看完别人的使用体验(这里还有这里),感觉 Google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条码识别甚至产品外观模糊识别,Google 的技术的确牛,但并非别人做不了。
2、貌似商品信息的提供者都是零售商自己,如何保证其全面性?比如我有一个小店也卖同样商品,我是不是要出钱才能让 Google 把我的产品放到搜索列表里去呢?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收费模式呢?
3、如何确保商品信息的真实度?比如网上说这家店里卖这个价钱,我到了哪儿一看全不是那么回事,我来回跑腿的冤枉向谁诉呢?

理想中的这种信息平台应该是一个用户主导的反馈系统,类似大众点评的所谓歪脖二点零的应用。但商品的种类和数量远非饭馆可比,其信息的容量更是天文数字,要在其中辨别真伪颇为不易。更何况 Google 的这个网络要覆盖全球,数以百计的国家地区,数以万计的城市,同一种产品的细微型号差别,不同地区间的差价及货币兑换,税率及商业法规的约束...

也许 Google 不该涉足如此细化的本地细节,它应该做的是确立一套通用的标准,然后在各国家地区寻找合作伙伴,完成这个商品信息网。

2010年2月17日星期三

刺客列传



阴谋和恐怖主义终究是不能使历史洪流逆行的,可是,却足以使历史停滞。


说这话的杨威利,最终还是死于地球教的暗杀。但那毕竟是个虚构人物。

据说伟大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是主张暗杀改变历史的。做学问的搞暗杀都和只会刀枪炸弹的粗人不一样,蔡先生玩的是化学毒剂加美女。如果这个还只是传闻的话,那么同为同盟会干部的汪精卫刺杀摄政王就确有其事了。“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 当年的汪精卫还是很帅的,张发财八卦说他是少帅张学良年轻时的偶像,虽然后来汪张和梅兰芳周恩来并称民国四美男。报应在二十五年后国民党开会拍集体照,汪被人行刺中了三弹,幸亏张学良一脚踢掉了刺客的枪救了偶像一命。汪某早年留学日本,日本的暗杀文化多少对他有点影响。在日本政坛暗杀一直就是传统保留节目:《浪客剑心》里提到的幕府末期明治初年的事就不说了,从末代沙皇尼古拉访日遇刺,到李鸿章马关挨枪,再到张大帅皇姑屯被炸,从战前的犬养毅首相,到战后的岸信介首相...谁能说这些事件没有影响历史呢?

我正在玩 UBI Soft 的《刺客信条/Assassin's Creed》 PC 版,这是 PSP 版《刺客信条:血线/Assassin's Creed: Bloodlines》的前作。后者我去年已通关,和前作相比有点狗尾。







游戏的开头说:本游戏受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启发。刺客一词的英语 Assassin 来源于中世纪中东的伊斯兰阿萨辛教派,就是《倚天屠龙记》里提到的“山中老人”霍山(哈桑)让十字军各公国丧胆的暗杀团。上网一查,找到了《山中老人》的词条。



游戏中有很多切合典故的地方。如游戏之初的圣殿骑士团(Templar),医院骑士团,鹰巢、大马士革、阿科尔和耶路撒冷的任务。传说山中老人有个花园,后院全是美女,他让手下的刺客在此享用并骗他们说这就是天堂。刺客们执行任务前吸食大麻(hashish 就是 Haschischin,也就是 Assassin 的由来),任务中勇于赴死。游戏中也有这么一个后花园,成堆的女人,眉目不清如梦如幻。

剧本很棒,“穿越”但不落俗套:主角在实验室醒来,发现自己就是实验对象。旁边的科学家和他解释说 DNA 里包含了先祖的记忆,这就是动物生下来就知道干什么去哪儿的原因,而主角的先祖正好是 Assassin 教派的王牌杀手 Altair (牵牛星,也就是牛郎),他们要读取他先祖的记忆。剧情在历史和现实的两条线上,平行展开。

还没通关,先抄录两段游戏中的对话,以免玩过就忘:


科学家:从某种角度来说,你的杀手祖先的世界观几乎是正确的,少数人的牺牲换来世界的和平。
主角: 几乎正确是什么意思?
科学家:政府的腐败就和癌症差不多,难以根治。把癌变部位切除,癌症还会转移,同样用政治手段治理腐败成效也不大。但是只要死一两个关键人物,效果立杆见影,同时民众也可以得到再教育。



师父:狮心王理查德夺回了阿科尔,现在正准备攻打耶路撒冷,萨拉丁已经猜到了他的意图,一场大战即将爆发。
牛郎:那么您是让我干掉狮心王和萨拉丁?
师父:不,你不能这么做。失去了领袖的军队将变成一群暴徒,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将因此遭受更大的苦难。你要干掉的是他们的帮凶 —— 大马士革的富商 Abu'l Nuqoud、耶路撒冷的摄政王 Majd Addin 和阿科尔诚的统治者 William de Montferrat。
牛郎:他们犯下了什么罪行?
师父:他们贪婪,迷失自我,残害人民。用你的眼睛寻找他们的暴行,城市里的贫民会指引你。记住我们的目的是和平,他们是绊脚石,出手时不要犹豫。

2010年2月15日星期一

Poe 法则




这是英文版,直译成中文同样不好理解:

没有表情的示意,或是其它明显的幽默表示,不可能创作一个讽刺原教旨主义的仿拟作品(parody),同时其他人又不会误解真实的含义。


好在这篇文章的第二段后面的注解说得很清楚。我的翻译就是:

认真到了极致,形同恶搞。

韩寒同学近来在玩亚克西填词大赛。央视的立场和他的态度两相比较正好是 Poe 法则的又一个例证。央视春晚中《亚克西》歌词全文如下:


买买提我今天心欢喜
赶上了毛驴去城里
崭新的货巾肩上背呀
里面装买了人民币

什么亚克西
什么亚克西呀
党中央的政策亚克西
……

(维吾尔语重复一遍)

农民们一辈子种田地
上缴税务也是合理
如今国家免除了农业税呀
阳光暖在了心坎里

国家免除了农业税
亚克西(女生齐念)

什么亚克西
什么亚克西呀
党中央的政策亚克西
……

(维吾尔语重复一遍)

我从小劳动不识字呀
儿女们的学费都交不起
如今的中小学校免了学费呀
孩子们都高高兴兴上学去

学校免了学费
亚克西

什么亚克西
什么亚克西呀
党中央的政策亚克西
……

(维吾尔语再重复一遍)

春夏秋冬 风霜雨雪
生了大病就干着急
如今农村都建立了合作医疗呀
保障了健康的好身体

农村合作医疗 亚克西!

什么亚克西
什么亚克西呀
党中央的政策亚克西
……

(维吾尔语重复一遍)

过去盖房子用土坯
笆子墙的房子也只能养鸡
如今国家给了救济款呀
抗震的好房子平地起

抗震安居工程 亚克西!

什么亚克西
什么亚克西呀
党中央的政策亚克西
……

(维吾尔语重复一遍)

我们的大叔买买提
他生活越过越富裕
今天的事情有点慢呀
这么多的钱去买啥东西

今天的事情有点慢呀
这么多的钱去买啥东西
朋友们现在党的政策是太好的很
太好了(齐声)!

处处为了我们老百姓的生活
我买的汽 车也太太漂亮的很嘛
买买提买的车子那么好看嘛

以后嘛有啥事情 跟我说一下 我好好的帮忙的
好的 谢谢你了

买买提大叔
把我们家的麦子送到那个乡政府
买买提大叔 买买提大叔

把我们家的苹果还有那个红枣送到和田
买买提大叔 买买提大叔
把我们织的艾迪莱斯
还有我们织的地毯送到上海

买买提大叔 等一等 等一等
把我们家的大芸
还有我们家的山药

送到乌鲁木齐
没有问题

买买提大叔 等一等
把我们家的和田玉羊脂玉送到北京

咱们准备 走……


太逗了,乐得我眼泪都出来了

2010年2月14日星期日

寂静森林



寂静森林

词曲:阿Vane

寂静 你的森林 落叶被埋入土地
明亮的日光照进 留下斑驳光影
风景 你的行李 微风隐没了踪迹
也许它飘忽不定 就像是谁的心
    
此刻温度不存在 无需地图就离开
放空期待 摊开手心 掌纹空白
光束下跳舞尘埃 不过又一季花开
浅浅尝爱 逃离边界地带  

整理 你的抽屉 灰尘 埋藏了过去
无需再小心翼翼 未寄的手写信
清晨 你的曾经 黄昏 拉长了身影
灼烧而蔓延不停 荒草遮挡眼睛

此刻温度不存在 无需地图就离开
放空期待 摊开手心 掌纹空白
光束下跳舞尘埃 不过又一季花开
浅浅尝爱 逃离边界地带

此刻温度不存在 无需地图就离开
放空期待 摊开手心 掌纹空白
光束下跳舞尘埃 不过又一季花开
啦...雾会慢慢散开

2010年2月10日星期三

Buzz@google


一个和 Gmail 集成的类 Twitter 应用。电脑访问目前还不用翻墙。手机还没来得及试,留着出恭的时候慢慢玩。对了,Google 的所有应用访问时记得加 https 呀,这样被 connection reset 的几率小一点,就像这样:

2010年2月9日星期二

又到了一票难求的春运时节,又想起薛兆丰。自从 Shu 同学推荐开始关注此人,几年来印象里他每年都要说一说春运车票的问题,今年也不例外。很喜欢他的思辨能力,也敬重他诲人不倦的耐心。谎言重复一千遍未必能成为真理,同样,真理重复一千遍也未必能让所有人接受。更何况以他一年一次的速度,在有生之年要坚持重复一百遍怕也不容易。

有同事咬牙切齿地谈到票贩子,认为实名制一定能解决问题,我不以为然。常识告诉我,这种看似公平的分配实行结果往往是最糟糕的。在我懂事的时候,城市里除了钞票,还有粮票、油票、布票、煤票甚至香烟票,每一种都是为了资源的公平分配按人头发放的,最后统统可以在私底下交易,成了变相的货币。至于实名制,且不说其助长公权力对私人肆无忌惮地侵害,它的可行性就很成问题。君不见中国的每个城市角落贴满“办证”的小广告,从办假证件到代人买票一条龙服务,无非就是把黄牛票的价格再往上提一提。计划管制的结果往往是按下葫芦浮起瓢,要管的事越来越多,管事的人也越来越多,他们权力越来越大以致谁也管不住他们,成为更大的祸害。这一点上非常同意薛兆丰,过年车票的发行价远低于市价,这中间的大笔利润总有人会去谋取。不是票贩子就是卖票的工作人员,不是办假证件的就是代客排队的,再不就是选择性执法收取罚款和保护费的车站警察。

学者的毛病就是认死理。他们认为找到了全局最优解就想将其推广为制度,却忘了游戏中最先应该考虑的因素 —— 人。游戏规则第一条:绝不玩肯定会输的游戏。比方说我智力不足,就不会去和专业棋手下国际象棋。我会选择玩“斗地主”,这样拿到一手好牌我还有翻盘的机会。哪怕我明知发牌的有猫腻,庄家的牌比我多,别的对手很可能作弊,但总比一定会输的象棋更适合我。对底层的民工来说就是这样,自由竞价买车票他们肯定没戏,排队几天几夜辛苦也好受骗也罢,至少还有那么一点希望。

道理大家都懂,谁不知道象棋是最公平透明的游戏,可又有多少比例的人喜欢这种公平的游戏呢?没有完美的制度,因为参与游戏的人总要在上面设置一些对自我有利的规则。而那些尝试建设完美制度的人们,最终几乎无一例外地走向“改造”人民之路。薛兆丰关于房价的论点肯定会遭人板砖,老百姓不是不知道所谓经济适用房,政府抑制房价是怎么回事,但至少在心理上给了他们一点盼头。就连资本主义最发达的美利坚正在轰轰烈烈进行中的医改也是一样。对当年邓设计的政策解释就是:打左灯,向右转。

欢迎来地球。

2010年2月6日星期六

坐标轨迹

六里庄地保李有鬼的马甲东东枪在其不老歌里提到了这个观点测试。我也去玩了一把,结果如下:

政治立场坐标
1

文化立场坐标
0.6

经济立场坐标
1.1

结果说明:

政治观念坐标,负值为左,即威权主义 (Authoritarianism),正值为右,即自由主义 (Libertarianism)。

社会文化观念坐标,负值为保守与复古派 (Conservatism),正值为自由与激进派 (Liberalism)。

经济观念坐标,负值为左,即集体主义与福利主义 (Welfarism, Collectivism),正值为右,即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

三个维度的最大区间均为 [-2,2]。

本测试系统建立于中国政治价值体系基础之上,试图充分反映中国的特殊国情与政治文化。请注意,很多问题反映的是中国现实语境中的「左与右」,而非严格意义上的西方政治语汇中的「左与右」。

回想十年前的学生时代,同样的测试结果可能有所不同。政治观念上对于“圣人救世”的情节早已破灭,或许那时起就是个右派。社会文化方面,学理工的对这些东西总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不成系统,所以测试结果可能是左右飘忽不定。经济观念方面,那时还没有看过弗里德曼等一批自由派学者的书,也没多少社会阅历,大概还相信“宏观调控”“统筹安排”的可行性。远的不说,就拿最近网上关于 Android 和 GPL 的讨论来说,当年的我肯定和现在的看法截然相反。

转变是如何发生的?境遇的变化或是情势所迫吧。侯宝林说公交车门口上车的踏板叫“变心板” —— 每个人踏上去前都说里面空再往里挤挤,踏上去后就说够挤了后面的人等下一班吧。同样的事发生在业界就是:没赚钱的时候号召大家把好东西拿出来共享,共产主义万岁;等赚钱了就说私有财产和知识产权神圣不可侵犯。放到政界就是:在野的时候高喊民主自由,上台后就搞专制审查...

人都是健忘的,有意或无意。《寻找无双》里对此习性有生动的描述。人总是把自己现在的立场以一贯之地用来解释自己过去的行为,记忆甚至可以被自己篡改。翻翻现存不多的儿时随笔,几乎无法想象那是过去的我自己。所以,要写不老歌。活过、想过、记录过。

2010年2月2日星期二

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


这张作弊纸是不是让你绝望?如果是,那你就低估了人的适应力。要知道一个《魔兽世界》的玩家的键盘布局画出来不比这简单,平均每个热键都定义了两个以上的功能。而且不同的职业因为技能的不同,键盘布局自然也大不一样。每次 AFK 几个月后刚上线我都不与人 PK,然而只要两小时,两个小时以后键盘就好像又变成了身体的一部分。

vi 是一个 Unix/Linux 环境下的非图形化文本编辑器,我贴这张图并不代表我真要用它。最近在“无奔头”上玩“拍松”,入门手册上看到了这样的一段评注,翻译如下:
在 vi 和 Emacs 的拥趸间永远有关于哪个更好的唇枪舌战。这是一场邪恶且绝望的战争,硬是将你爱用的文本编辑器和你的性格人品联系起来。现如今这场两个阵营的战斗已软化,vi 和 Emacs 的争论被认为是 Unix/Linus 陈旧的谈资。网上讨论文本编辑器偏好的话题常被用微笑的表情跟贴,用以代替曾经一度狂热的情绪。
多么熟悉的场景呀?势不两立的追随者:Windows 和 Linux, Palm 和 PDA,Mac 和 PC ,Java 和 .Net,Intel 和 ADM,nVidia 和 ATI,Canon 和 Nikon 。。。 战争永远在继续。作为一个公司的市场部,能把“宣传”“煽动”“洗脑”搞到这个地步,培养起忠实的用户群自愿出钱出力出时间为你的产品而战。这影响力,搞一场革命也差不多够了。说到鼓惑力,我以为当今世界首推卖苹果发财的乔帮主,再就是卖咖啡不发财的太阳。上帝是公平的,它总是把出色的口才给了争斗中实力较差的一方,大众的舆论也多倾向弱者。势均力敌的争斗可以持续更久一些。

抛开商业和政治不谈,单就人性角度讲,偏见无法避免的:人与人的彼此不同正是他们各自存在的价值。比如没摸过高尔夫球杆的我理所当然视热衷此项运动者为装B犯;再比如城里人的你会对地铁里用山寨手机大声放曲子的民工兄弟皱眉头。大家彼此有各自的立场,肯定自己有时是让我们活下去必不可须的精神支柱。

成熟后可以学会宽容一点,喜欢自己的也尊重别人的。然而有时,看到这类争论,尤其是我不喜欢的一方被恶搞时,还是忍不住幸灾乐祸一下。比方说,在 cnBeta 看到类似以下评论:
iPad 的推出解决了 iPhone/iTouch 长久以来一直无法解决的一个关键性技术问题,那就是再也不会掉进马桶里了
哦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