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6日星期四

少数派报告


还没来得及看《盗梦空间/Inception》,等我下月从藏区回来它也该下线了。Twitter 上罗胖子将此片与《少数派报告/Minority Report》相提并论,看不到新片我只能重温老片。

当年看时我还没写日记的习惯,所以这是一篇迟到多年补交的影评。会写很长,只怪影片信息量太大。那年和外教聊天,外教个开朗的新西兰大妞,主修犯罪学。她问我平时干啥,我说电影,她说那就聊电影吧,投其专业所好我就说起当时热映的《少数派报告》。

机械决定论

片中三个先知预测出犯人的作案经过,然后犯人的名字被刻在一个木球上,木球通过一段蜿蜒的玻璃管道掉落下来。在电子化时代使用这种机械装置是在暗示,暗示某种必然性 —— 虽然犯罪还没有发生,但它必然如此发展,正如木球必然通过管道精确地于某时掉落某处,分毫不差。

想起了法国数学家勒内·笛卡儿,他矛盾的世界观相当耐人寻味。这个说出“我思故我在”的唯心主义者有句唯物主义名言“动物是机器”。此机械决定论由动物推广到人身上,我们的一切行为举止包括思维都是由构成我们生物体的物质决定的。人们看似有很多自由选择,比如选择相信机械决定论或是不信,选择自强或认命,可在作出决定前的每次思想斗争其实也是由物质运动规律(神经细胞活动和外部信息输入)决定的。我现在敲下的每个字都是出自我大脑神经细胞的授意,而想到写这篇影评又是多年前看过的那个电影残留在记忆细胞里的信息。有果必有因。每个人此生的境遇,整个宇宙中过去现在将来发生的所有的事,一切的一切,都是早已注定了的,没有偶然只有必然 —— 如果机械决定论能成立的话。

电影中重复了几遍的那句话,“你可以选择的”,先知这么说,阿汤哥也这么说,他们是在否定机械决定论。可如果机械决定论不成立,那么预测犯罪的理论也就不再站得住脚,先知何以预见未来?悖论!就像时间旅行的悖论,如果某人乘时间机器回到过去改变了自己的历史,比如他自杀或是毁掉了时间机器,那么他还能回到过去改变历史么?

机械决定论是否成立,以及在此世界观对应的人生观,这是超出我认知范围的哲学问题。就连笛卡尔和牛顿也没想明白,我还可以慢慢想,在肉体尚未消亡之前。

犯罪认定

仅凭动机不可判罪,这是法律常识,连我这个法盲都明白的事。当年和犯罪学专家谈论这部影片时我主要说的就是这个。怎么能因为有人“构思”犯罪就去抓他呢?哪怕抓捕时他正拿枪指着别人,在没有扣动扳机前将其抓获顶多只是威胁杀人,遇到好律师辩护当庭释放都有可能,美国法庭又不是宗教裁判。新西兰外教表示她们国家也不会这么判案。

除非能证明机械决定论,即人真的没有选择,走到那一步必然会杀人,命运不可更改。可命运实际上已经被抓捕他的警察改变了。他从“犯罪”变成了“未遂”,所以应该判未遂而不是犯罪。

系统漏洞

没有完美的制度,人类设计的东西人类一定也可以破解。该系统缺陷之一是创造者将少数派报告销毁以掩盖预言存在分歧的事实,他怕人民得知系统有内部分歧故而怀疑其可靠性。片名叫少数派报告容易让人误以为是政治题材。现代民主的精髓除了少数服从多数,更重要的是多数必须尊重少数。压制少数派意见假装大家高度统一高度和谐是有悖西方民主常识的,人家那里可没有“一小撮别有用心”的说法。当年我没和洋妞聊这个,因为我听说洋人礼仪社交聊天应回避政治和宗教(或许也包括哲学)这类敏感话题。讨论此类问题的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站在绝对正义的立场上,越争论越觉得自己正确,最终恨恨作罢反目成仇。家人朋友间点到即可,同事间免谈,和姑娘搭讪说这个更是大煞风景,所以我只能把这些不招人待见的想法写在日记里。

缺陷之二是“回声”效应 —— 先雇凶杀人被抓然后以同样的方式再杀一次,系统错把两次当成一次所以没能阻止第二次杀人。这个漏洞被系统设计者利用,完成了对先知母亲的谋杀。还有一个漏洞就是当民众知道了预测犯罪系统的原理后,预谋杀人减少,但更复杂的犯罪方式被“开发”出来。比方说设计陷害阿汤哥的那个方法 —— 让他误认绑架杀害其子的凶手,诱使其盛怒之下报复杀人然后将其逮捕。总之,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有多复杂的系统就有多复杂的破解方法,没有攻不破的盾。

缺陷之三是三位先知的超能力来源。这种预测未来的技术到底有多可靠?如果它出错了如何发现?如果三人中死了一人,或者他们不愿从事这份工作怎么办?他们有人权么?如果他们是社会人,如果去除他们的私心?片中女先知的母亲企图收回女儿的抚养权,结果被系统设计者干掉,由此可见这个高度依赖特殊人物的系统有多脆弱。

未来科技

阿汤哥在空中挥动手指操作电脑的技术马上就要变成现实。TED 上看过一段印度人表演的手指遥控视频,这种人机互动的原型已经出来了。

城市立体自动交通,单兵喷射飞行装置、汽车生产线全自动,出厂即能行驶,超小型自动机步行机器人探测器。这些应用以目前的技术条件也能达到,只是成本收益目前算来不经济。和民用超音速飞机、铱星计划、登月行动一样,“是不为也非不能也”。电影的背景是在半个世纪以后,那时的社会经济条件是否允许推广这些奢侈的装置,难说。悲观地看,人类不计血本应用高科技兴建大工程的时代,要么是战争年代为生存所迫(如万里长城),要么是极权时代为炫耀统治者威严(如金字塔),要么是宗教狂热年代为宣扬神的光辉(如中世纪的大教堂),要么是贫富极度分化少数人掌握不受制约的财富(如磁悬浮高铁鸟窝鸟蛋大裤衩SB会)...

新闻业电子化,地铁上人们手持报纸实时显示新闻,这个好像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广告业的针对性越来越强,通过眼球虹膜识别个人身份,然后专门针对此人推广商品和服务。哈哈,Google AdSense 就是这么干的。真到了虹膜识别普及化的那天,隐私将无处遁形,想想还是够可怕的。

死皮耳脖胳构建的未来世界灰常阴暗:在城市光鲜的外表下贫民窟依旧泛滥。社会底层人的生活还是那样贫困,贫困是万恶之源。到处是污水垃圾腐败的食物,地下交易的毒贩,器官买卖,无证行医,电子色情,儿童绑架... 只是在高科技繁荣的背景下更觉触目惊心。

2010年9月11日星期六

运筹帷幄


在医院陪护的时间里,我在 PSP 上玩《机场英雄——我是航空管制官:那霸篇》。这游戏在 PC 上也有汉化版,而且有多个机场的资料片,可惜我没空玩。冲绳的那霸机场不算大,只有一条跑道南北两个入口,就这也让我手忙脚乱,不亦乐乎。

生活就像这种模拟类游戏,总要在诸多的任务中分配有限的时间精力和资源。工程叫项目管理也好,打仗叫运筹帷幄也罢,反正就是那么回事。当今趋势是用数学建模和电脑算法解决这类问题:小到大厦的电梯调度,工厂装配流水线的控制,大到城市甚至国家的交通系统、物流系统、战场指挥系统。很多案例搞到最后很多都是 NP Hard 难度,数据量增大时最快的电脑在有限时间也不能给出绝对最优解,只能取近似。现有算法应该还可以优化,在我有生之年要是能为解决此类问题作出一点点贡献也算没白学。

人脑不是电脑,办事主要凭直觉和经验。我的经验总结如下:

1、轻重缓急
这是老生常谈 —— 把重要度和紧急度两坐标垂直相交分四个象限。紧急的事优先解决,大块时间预留给重要的事。说白了就是别让任何一个炉子上的锅烧糊了,也别光顾着烧菜忘了添柴火。不能改期的事就是紧急的事,在日程表里标出来;不能不做的事就是重要的事,想尽一切办法也要把它们统统塞进日程表。

2、Alt-Tab 大法
经常轮询一下手头的所有任务,一个也别漏。随时重新评估它们的重要程度和紧急程度,还有彼此间依赖关系。对每个任务的下一步甚至几步进行预判,判断可能会失误留待将来纠正,但一定要预判而不是坐等情况上门。高手和臭手、主动与被动的区别就在于此!!!权衡之后,适当调整各任务的先后次序和资源分配。轮询监控不得偷懒。曾有一星际高手说她从不在同一个画面停留六秒钟以上,我做不到。她说人的反应速度不一定是天生,但四岁以后基本定型... 无论如何我仍在努力,人只能和自己赛跑。

3、合并同类项
既然切换任务有开销,我尽量把同类型的任务集中在一起做,以节约熟悉新任务的适应时间。

4、专注细节
对于最常用的技能要熟能生巧,小小领域的专长对于全局无疑是有贡献的。可也不能过分专注细节,因为优化的原则在于自顶向下。先优化全局再优化细节,大处节约一点比小处节约效果明显得多。时刻心怀全局。

5、舍得
有时苦苦支撑情况却越来越糟,甚至面临崩盘,与其全局尽丧不如弃子。各任务的优先级平时已反复评估,将哪项任务从日程表中删除应该不难决定。要做的只是客服贪心,接受不完美。及时放弃,有舍才有得。

大概就是这些,我的游戏心得。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人都有思维惯性和做事的习惯,多年养成的惰性很难改。生活中不良偏好的影响可能要多年以后才能领悟;而玩游戏时如果不善于学习总结,不愿改变不切实际的战术,必输无疑。多玩,多想,多变,天资再差也会越玩越好的。

2010年9月8日星期三

出操


天还没凉透,暑假已终结,各大学的军训也已收场。网上谣传浙大打靶时走火脱靶差点崩了一名教官。军训年年出事故。孩子们的体质和意识一届不如一届,不指望他们保家卫国,能保住自己小命就万幸。那边北大有连队打出“热烈欢迎各位领导”这种舔屁沟标语引发同学愤怒。啥也不想说,诚如韩寒所言反复阐述自己观点是件很痛苦的事,又不是影帝牌复读机。

全国职工恢复广播体操这事据说出自今上圣谕,但好像和我关系不大。


全民哀悼,全民出操,全民喊口号或全民闭嘴,这些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都不算困难,曾几何时我们都是红旗下的蛋。更早一代人还干过全民炼钢,全民放卫星,全民斗私批修,全民上山下乡,只有做不到的没有领袖想不到的。

离开中小学日久,关于出操的记忆早已模糊。做过几次领操员也多是因为体育委员病假之类的原因,广播体操的套路全忘光了,眼保健操怎么做倒是记得清清楚楚。开头是一段激昂的音乐,“为革命,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眼保健操,现在开始,闭眼...”

闭眼是个很神奇的动作,神奇在于把眼一闭就啥也看不见了。班主任走进教室有个同学大声举报:“报告老师,某某同学做眼保健操时没有闭眼。”老师问:“你怎么知道的?是不是你也睁着眼?”于是举报者和被举报者课后双双留下来在全班同学的监督下补做眼保健操。之后老师规定每次眼保健操班里出一位同学监督大家是否认真做操,监督员轮流。

轮到做监督员是件很爽的事,和其它所有特权一样,不但不用像其它人那样受约束,还可以公报私仇。五分钟的时间,整个教室所有人都闭着眼,只有我一人睁着,仿佛时间停止,仿佛我成了闪电侠,无论干什么都没人知道。我想在黑板上画下骇人听闻的图案,想把所有同学桌上的课本全拿走扔进垃圾堆,想把一个男生抽屉里的宝贝玩意放到另一个男生书包里让他们打上一架,想把那个讨厌女生的辫子绑在椅背上,想在班长的抽屉里放只蛤蟆,想把某个马屁精打晕后拖出教室放在操场上,想亲一下某个可爱女生... 要干的事挺多,不知从何开始。五分钟就这么过去了,音乐结束我和大家一起睁开了眼,原来我一直都闭着。

2010年9月4日星期六

注音符号

上台服打网游或是与对岸的朋友网上聊天,繁体(正体)简体问题不大,随便怎么写大家都认识。要命的是这边的小朋友喜欢造一堆汉语拼音缩写,常弄得就连我都猜不出它指代什么,有些缩写简直就是黑话。对岸的朋友也时不时蹦出几个注音符号,让我当场傻眼。

汉字拉丁化之不可行从数学上即可论证:因为我们的字和音并非一一映射,多个字公用一个读音,所以字到音的转换容易,而音到字的转换结果不唯一究竟是哪一个要靠猜。小学低年级考卷上的看拼音写汉字,一篇不到一百字的短文读懂很累人,而且反复练习并不能提高阅读拼音的速度。其实我每天用拼音输入法在电脑上敲汉字也需要在多个候选字里找到想要的那个,好在概率论信息学发展出了先进的算法,这个过程越来越让人愉快。

老妈写得一手好字,可读书时没学过拼音,所以十年上网至今也只会用鼠标。虽然好几次我试图教她,可她最后都放弃了,说年纪大了学不了。她学过注音,所以字典上每个字的发音都能念得出来。

趁我还没有老到什么都学不进去只有不断重复自己的地步,还是花点时间锻炼一下自己的记性。日语五十音图背不全,这豆腐干大小的注音表有何难哉?


据说这些古怪的符号最早是国学大师章太炎发明的。章大师除了积极投身革命著书立说以外好像还有一个爱好就是给人取名字。流氓老大杜月笙的名字就是他给取的,硬是把个大字不识杀人如麻的地痞打扮成一个明诗书通礼乐的风雅才俊。相比之下他给自己的女儿们取的名字就很不怎么样了。维基百科上说

章太炎共育有四個女兒,都是古字命名,艱深難懂。三個女兒到了適婚年齡,都沒人提親,原是因為想提親的人不懂讀她們的名字,不敢提親。章太炎得悉此事後,在宴會中無意說出她們名字的唸法,三個女兒的婚事才不至於因為「不會唸名字」而耽誤。

長女,章㸚(「爾」的古字)
二女,章叕(「綴」的古字)
三女,章㠭(「展」的古字)
四女,章㗊(測入切)

老章在宴会上说文解字时是否顺便推销他发明的注音法不得而知。如果他给女儿取生僻字的初衷只为推广注音法,他心机未免太深。如果他真是“無意”,那这事至少告诉我们:给娃取名切莫太装逼,耽误了娃终身幸福搞不好可是要断子绝孙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