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31日星期五

黑铁时代


看到人们纷纷在博客里总结这过去的一年,想到我今年也有一个未竟的任务 —— 给王二的《2010》写篇书评。一直没动笔是因为怎么也写不好。

王二的小说里,除了《黄金时代》《红拂夜奔》《寻找无双》,这篇是我读得最多的。就阅读的流畅度,这篇甚至超过前面几篇。作为《黑铁时代》的第一个故事,我买此书十几年来读过记得的也仅此一篇。这是一个类似《1984》的故事,如同乔治·奥威尔没有活到 1984 年一样,王二也没有看到 2010 什么样,但他们都有预言家的本事,将黑色幽默玩到极致,让我们这些有幸经历的人哭笑不得。

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事。我不是一个诗人,就连文人也算不上,无法用宏大的叙事归纳这些纷纷扰扰,甚至无法给我喜欢的作品写篇体面的评论。于是决定不折磨自己也不糟蹋先贤,书就在那里交由每个读过的人自己评判吧。

放上崔健的老歌《春节》:



歌词

其实一切没那么糟。我不敢说 2010 年是“分水岭”“转折点”什么的,但至少不再是崔哥唱的“忘掉了灵魂的存在,生活如此鲜艳”。这个国度有越来越多让我们窝心的事,正说明我们的灵魂在苏醒。有光必有影,反之亦然。

2010年12月26日星期日

影评就该这样写

这是 Youtube 新人 genrocks 的今年影评:



用了 270 部电影,大多我还没看过。

详单

旧人 keesvdijkhuizen 的影评年年写,这是今年的:



去年的:



前年的:



越发感到时间不够用了。

2010年12月23日星期四

小心荷包


五天前我整理抽屉发现了一张五十元人民币的伪钞,那是多年前某晚打车时司机找我的。珍藏至今说明我当时还是挺在乎这钱的。而如果放在今日,别说我不会在乎,就连售货员也不把它当大票子,懒得仔细看了,真的假的又有啥区别呢。随后我出门剃头取款上医院,对钞票缩水这事一直放不下,在饭否上写道:

每次取款机吐出的都是连号的钞票,这些钱从印刷机直接到手从未经过流通。不用学习任何狗屁理论就知道你的苦难和资本家剥削剩余价值或是菜饭子哄抬物价关系不大,仅仅是钞票印多了而已。作为抛头颅洒热血的回报,除了土地还有印钞权,血酬定律数千年不变。

没想到这句话经@王兴老大宣传后竟让人转贴了一百三十余次。我并不因被围观而惊慌,不过只是说了句实话,哪怕说错了也是我心中真实所想。但引发如此共鸣说明问题已相当严重,把我吓坏了。

我的自我定位是“技术宅”,对公共事务不甚热心。从小到大没当过班干部,从业以后也百分之一百二忠于工作剩下时间用来娱乐自我,但几年来我的变化从博客上可以体现 —— 不复原来“自了汉”。看看另一个码农在关注什么:

《中国的税种(2010版)》

下面这两篇的作者王佩是个文科生,近来精于数字。发表完以下两篇后竟出乎意料地得到了官方回应:

「杭州市物价局价格监测中心副主任周一东表示,网友“王佩”的调查结果仅仅是其个人消费过程中的数据采集,也是一种个人行为,其参考价值有限。」 http://j.mp/g7qpo1

菜价
各国菜价

坊间一直有云:“在官方出来辟谣以前,任何谣言都可能是假的”。所以恭喜王佩有幸得到了官方认证。

川子是个唱歌的大胡子,半年前我还听过他的歌。张发财是个很牛逼的平面设计师,业余时间也热衷八卦历史。他替川子出的新专辑设计的包装主题就是你的收入永远跟不上物价飞涨,你永远喂不饱政府,你永远存不住钱,所以永远一穷二白。

破越实验室是个科普类八卦博客,今日一篇标题是《不知不觉我已经买不起当年被我当作主食的钙奶饼干了》,内容是一张超市货架照片和一行小字:

看到价格时我放下了它们 默默鞠了一躬 然后离开

感同身受。我近日来每天下班路过便利店都会给住院的老妈随手买个三两样零食,结账时二十元打不住。大学时代,那是我贫困的同班同学三天的伙食费。而我现在每天的中饭开销都在三十以上。说到这里再看看抽屉里那张五十元伪钞,恍若隔世。

不记得是哪个经济学启蒙的博客上我读到,国家有四种收入来源:

1、赋税
2、国有资产增值
3、通货膨胀
4、权力寻租

西方人认为后两者是不合法的至少是不道德的,而在我们这里无所不用其极。赋税方面,阮一峰那篇已经说得很详细了;国有资产方面,如今的国进民退垄断压榨不必我一一举例;通货膨胀,王佩和破越再加上我和饭否诸君的切身体会;权力寻租,只要问问房地产商拿地花多少钱,《魔兽争霸》在国内上线有多曲折,他们总能通过给别人制造麻烦的方式给自己创造财富,形同勒索。更讽刺的是,这些国家收入如何分配,有多少花在了老百姓头上,又是国家机密百姓无权过问。

我一直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勇敢的人,待人处事也足够温和。我只是怀疑一切,有时甚至怀疑自己 —— 那些我的感受是否只是错觉而已。而这一次,我从外部得到了印证,于是不再孤立。那天我在饭否上写到:

老大们的转贴让我一下子增加了十几个 fo。绝大多数为男,稍有遗憾。但想到这么多大老爷儿们毕业的没毕业的都和我一样关心粮食与蔬菜,我仿佛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说这话时,我只是故作轻松。

2010年12月19日星期日

Akon 其歌


Akon 出新歌了。其实我对此人一点了解也没有,只是有次手机里放了他的歌作铃声而又凑巧发现同行者也有此好。

那是他五年前的歌:


而今天他唱的是:


很有喜感,虽然也会有人因此曲表达的内容低俗不堪入耳而愤怒。Haters always hate,与此歌无关。

2010年12月18日星期六

十二月的懈怠

一个月来游戏和阅读时间偏多,观影时间就压缩了不少。再加之饭否回归,家中及工作的诸多新变化,让我几乎没有整块的两小时用来大把挥霍。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看多少写多少吧。



打拼·台湾人民的历史》 - 这是一部台湾断代史,一共八集,分别为《岛屿黎明》《福尔摩沙》《帝国边陲》《海外挑战》《烈日殖民》《觉醒时代》《悲剧未央》《航向民主》。上月初每晚在家陪护老妈,她趴在床上说要看片,而这是我机器上唯一中文语音不用看字幕的片子,虽然其中也掺杂了些闽南语。她总是看着看着睡着了,不久后她就住院去了,剩我一人坚持看完八集。这些史实,还有片中表达的一些观念,其实我早已了解,但对老妈他们这代人来说比较新鲜,可能一时还接受不了。那些从小被灌输根深蒂固的观念很难改变。可又何须改变老一代人的观念?看看台湾的历史,一代人又一代人,变化慢慢就发生了。时间改变万物,岂在一朝一夕。



钢铁侠2》 - 影片中小罗伯特·唐尼玩 F1 赛车那段让我直接想起了俄国前总统现总理普京近来也亲自开过这玩意。一个能力超群的男人,处在权力或财富的顶峰,还能追求些什么?惊险刺激么?万众瞩目么?美女的青睐么?我不是他们,我想不出。但他们总该有点追求,不然精力无法渲泄,才华无处施展。只要他们别总想着拯救全世界,改造人类,消灭邪恶,进而发动战争、清洗、整人运动,吾等屁民不敢有意见。开赛车、驾飞机、穿个金属龟壳在天上飞都请自便,要是一不小心摔死丫的就皆大欢喜了。


守望者》 - 不贴图了,因为这三个半小时还多的片子其实我没看完,也不打算看完了。是美国超级英雄大集成,要看懂非常不容易,很多对白都引经据典,你至少要看过十几套以上的美国超级英雄漫画,不错过半个世纪来的任何八卦社会新闻你才能知道他到底说什么。黑话,都是黑话。就像《大爆炸理论》里谢尔顿一伙人聊得兴高采烈时潘妮来了,一句都听不懂。可悲的是,看这片子的时候我就是潘妮。



名侦探柯南剧场版14:天空的遇难船》 - 不管它有多糟,而且越来越糟,我每年还是会关注这个系列的剧场版,就像很多国人的春晚情结。看完我已说不出话,还是听听豆瓣上的人们怎么说吧:

兰,你怎么可以和新一抢基德!
—— 栾小日 2010-10-10

太给力了!!!太萌了!!!那些推理什么的都是浮云,卖感情卖腐才是王道!!!
—— 闲潭听箫 2010-10-09

圣斗士柯南为了kid抛弃平次的故事 连个人都没死 越来越和谐了
—— 然后笑了 2010-10-10

每个剧场都要基德来撑场面了。。小五郎连个打酱油的都不是了。。。
—— 微安 2010-10-10

编剧导演日益退化的智商跟不上小观众们的成长呀。



豪斯医生》 - 都播到第七季了,我才刚追完第六季。这是我故意的,半年前我说过:“美剧元素排列组合地用,两个主角的表情做派也愈发让我感觉乏味。该停个两三年再接下去看,这样还能有点新鲜感。”

半年后我果然在第六季第二十集里找到一点新鲜感。这一回说的是豪斯去找心理医生诺兰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编剧手法混合了回忆与现实,让听故事的诺兰医生也进入到过去发生的故事里去,在故事发生的现场,同一个镜头里和当事人推导甚至重构故事。这其实也不新鲜,多年前《尼罗河惨案》里神探波罗就让遇害者在各种情形下死了好几回,后来的很多侦探推理片里这个手法也很常见。只是技术的进步使得如今再玩这把戏无论是镜头的切换,光影的搭配,还是剧情台词的把握都纯熟了不少。

这集更让我感兴趣的是两个不同层面的医生之间的交流。豪斯的专业是病理诊断,关注生物体对物理化学的作用的各种反应;诺兰的专业是心理学,擅长精神分析。这就像一个硬件工程师和一个软件工程师的交流,一个说的是电压电流频率阻抗,另一个说的是算法数据结构,有意思。记得当年考证的时候背过“All People Seems To Need Data Processing”,这是 OSI 模型七层结构的速记法。为啥要分层?因为任何实现都是复杂的,必须经过多层抽象才能分析。你不能在电流电压层面上谈论其上传递的信息内容,你也不能在细胞分子层面上谈论这个生物正在干什么想什么。尽管我们都承认上层的功能需要底层的支持,所有的一切活动都可以在最底层被观察到,但以目前无论人脑还是电脑的计算速度对复杂问题我们无法分析到分子细胞级别,只有进行抽象后分析。这就好象我们承认物质第一性,但是却要像一个唯心主义者一样思考,因为这种抽象思维方式简化了问题。

豪斯牛在他有时能建立从下层到上层的因果联系,之前很多案例包括本集的案例中,他都通过药物或物理治疗改变了患者的精神状态进而影响到其生活家庭婚姻状态。而这集里他遇到了另一类型的高手,与诺兰的交流在心理学领域。豪斯长久以来的的问题就出现在心理层面,虽然这病最初也是由肉体创伤导致的,但发展至此他无法自愈。他就是个硬件绝顶高手,面对软件问题束手无策,更何况要自己分析自己,本机 debug 本机 kernel,难度那可不是一般的大。

2010年12月11日星期六

【转贴】现实版肖申克救赎



我曾无数次把 1994 年的两部经典《阿甘正传》和《肖申克救赎》做比较。情感上我是倾向阿甘的,因为我自知不够聪明也没有面对残酷现实树立长远目标付诸实施的勇气与毅力,容易沉迷于金庸小说里傻蛋奇遇功成名就的童话里得过且过。而同胞中,特别是那些最清醒最优秀的同胞们,喜欢《肖申克救赎》的人占大多数。那电影对他们简直如同圣经,每次迷茫时懈怠时拿出来看一看,就能重新鼓起勇气找到方向。

混迹社会这么多年,今天看完这帖子,我对这种精神有了更切实的体会。


一个管道工的成功移民经历

开溜趁早 于 2009-9-13 17:10:42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

本人大学毕业后分在江苏省一个地级市的国营机床厂工作,分在科室里做做行政工作,朝九晚五,简单枯燥,老婆在一私营服装厂工作,早晨7点上班,做到晚上7点,整整12个小时埋头工作,回到家直喊腰酸背痛,于是家务和接送小孩的事便全有我承包。

1999年时,我的每月工资加奖金1000元,老婆12小时工作,有时星期天加班,一个月能拿1500元,我们省吃俭用,连孩子想吃一次肯德基都舍不得,现在回想起来,孩子大概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我们才带他去一次,每一次孩子都要高兴好几天,回去和院子里的小朋友炫耀说爸爸带我去吃肯德基了。十年间我们所有的积蓄为10万元人民币。那时我们那儿周边的房价已为4000元一个平方。我们没办法自己买房,就住在厂里的分的一间20平米的宿舍里,全家烧煮住宿全在里面。

2000年,企业改制,有我们厂里的厂长买下,于是国营厂就变成了私营企业,厂长总共拿出了800万元,其中600万元是贷款,把厂买下来了,实际上那时我们厂里刚造的一幢车间造价就达1500万。

国营厂变成私营企业后,厂长就开始着手裁员,原来厂里有300多名工人,只留50多人,遣散的人员一次性拿到遣散费按一年一个月工资计算,二十年工龄的能拿20000元,有些只能拿几千元,就成了无业人员了。

我算是个幸运儿,留了下来,但原来我科室里有五个人,现在只剩我一个,但工作量没有减少反而增加,连原来我不懂的海关的报关我都要去。原来叫厂长,现在统一要求叫老板。买了一辆崭新的宝马,派头十足,他老婆也买了一辆别克,成了我们的财务总监。

本来以为改制了,人少了,工作量增加了,工资可能会涨一点,但没想到半年过去了一分钱也没见多。

而且有一天老板说宿舍区要改造,通知我外面自行找房搬迁,后来我才知道老板开始涉足房地产,和另一个老板把我们宿舍区周围的一片地圈下造两幢商品楼,因为我们厂的厂址在市中心,可以卖个好价钱。

在这种情况下,我萌生了离开这个厂的念头。

说实话,我不是个十分胆大的人,我本来想虽然工资不高,但我也没有其他的本事,就在这个厂里混混日子干到退休算了,但现在我连个容身之地都没了,要自己买房的话靠我这1000元的工资简直是天方夜谭。

但离开容易,往哪儿去呢?

我想过自己办个小机械加工厂,但我区区的10万元,根本连最基本的加工设备都买不齐,我也开过小门市,但半年后还亏了几千元钱。

我能往哪儿去呢?但我是个生性乐观的人,我总相信天无绝人之路。

2001年6月,一个偶然的机会表明我转折的机会终于来到了。

6月,我的一个远房亲戚从澳大利亚回国探亲,还特意来拜访我的父母。在闲聊中,他了解了我的处境,他沉思了一下后说:“你为什么不想办法移民呢?你在澳大利亚的话在餐馆洗碗也能拿一千多澳币一个月呢”我算了一下,1000澳币相当于6000人民币呢。

这如同一声震雷,从此改变了我的命运。

说实话,在这之前,移民这个念头在我脑子里连闪都没闪过。什么叫移民?怎么移?有什么好处?有什么要求?有什么困难?我一无所知。我甚至想过抢银行我都没想到过移民。

在接下去的交谈中,他告诉我移民澳大利亚是需要打分的,必须要够到移民所要求的分数才行。

我当时只知道如果国外有亲戚的话是可以担保的,我就问他可以担保我出去吗?他回答说不行,第一他不是我的直系亲属无法担保,第二即使是直系亲属,现在基本上也没有什么作用,只能加区区的几分而已。

那我凭什么能移民呢?他想了想说:你试试技术移民吧,它有两个要求,一个要考雅思,一个是你的职业要在澳大利亚的紧缺职业清单里。他告诉我一个查询的网址。

我的亲戚能告诉我的就这么多,但无异以我捞到了一根救命的稻草。因为当时我已走投无路。

于是,从那天起我开始了我的探索之旅。我的英语应该说有点基础,当时高考的时候我还考得不错,但雅思我没考过,能考几分我心里无数。英语放在次要,我先要查查我的职业是不是他们需要的。我上网查了澳大利亚的移民紧缺职业,但发现我的办公室行政工作并不在上面,即使我说我是办公室主任也不行。报关员也不在上面,而且我也不是什么正儿八经的报关员。

看来路是走不通了。我也不能瞎说一个什么职业,澳大利亚移民局绝对不是呆子,他们会上门调查的。我在网上就看到好几个因提供假材料给终身拒签的。假的终究会露馅的。

我仔细研究了它的职业清单,发现我堂堂的国企办公室行政的位置不在上面,但厨师、美发师、管道工的职业却赫然名列其中。奶奶的,太不公平了。

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之下,我突然想起了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的: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哦,不对,最重要的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于是我开始和我可敬的老婆商量,我开始转职业,手头的10万元钱全部为我们移民作本钱。不成功便成仁。万一移民不成功,10万元剩下的留给儿子做生活费,我们夫妻俩就找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悄悄的吊死算数,也算不给国家添累。

第二天我就找了我原来认识到一个搞建筑的小包工头,告诉他我要在他的工程队里打工,我要做管道工。他一脸的惊讶:“你吃得起这个苦吗?”

我明确的告诉他我的目标是要移民澳大利亚,我必须要有三年的工作经验,而且我必须拿到技术职称证书。

下午我便开始了我的管道工生涯。我跟在一个师傅后面,从各种杂工开始做起。

这段时间,现在回想想,真的觉得很苦,但心中有目标,哪怕千钧压身不弯腰。我也整整涯过了三年的管道工生涯。在这三年中,我转战了好几个城市,最远我到过银夏,我已知道怎么排管,怎么放管、怎么接管,从整幢高楼的基础排管到卫生间的冷热水接管,从施工图到操作规范,从铸铁管焊接到PE管热熔,我都一一从头学习,两个月我拿到初级技工证书,8个月我拿到中级技工证书,但高级技工证书就比较困难了,因为有个较长的间隔时间,而且是省里组织考核的,但皇天不负有心人,我终于通过市里的劳动局的关系,允许我提前报考,理论和实践我都一次性通过(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在当时的管道工的考试中,我的学历可能是最高的,因此考核者可能对我也是另眼看待了。据说现在考试比以前的难度更增加了,要拿个高级证书不容易了)

在这三年中,我一直没放弃英语学习,什么王陆的800单词,什么机经、什么剑桥真题,做了厚厚的一大堆。工作之余,工友们在打牌,我在看书,他们都叫我秀才。

2005年春节,我一直在网上查找资料,我上了很多的移民论坛,如FREEOZ,澳洲足迹网等,了解了很多关于移民的信息,最终我决定我DIY,不通过中介,这样做的原因是最主要的可以省下一笔数目不小的钱,另外在于通过大量的信息研究我对如何申请已有相当的把握。

2005年3月,我正式提交了职业评估,我自己用英文写了工作介绍,两部分整整3页纸,仅仅一个月,职业评估通过。5月,我参加了第一次雅思考试,地点在南京东南大学,结果,阅读6分,听力6分,写作5.5分,口语碰到一个印度的老女人,口音特重,得了5分,总评5.5分,正好通过要求。哈哈。

4月,向澳大利亚移民局提交移民申请,一个月拿到FN,接下去就是让人心焦等待。整整10个月基本上处于无声无息的状态,发查询邮件,也只得到自动回复的官版信,叫你耐心等待。有时老婆说是不是已经没戏了?我安慰她不会的,其实我自己比她可能更焦虑,有时晚上睡觉醒来觉得枕头上湿了一片,自己在睡梦里哭了。

2006年2月,终于接到了通知,要求补充无犯罪记录证明,一个月后又接到通知,全家体检。在上海电力医院体检完毕,又是一段漫长的等待。虽然在我的心里觉得已经到了体检这一步,已经万里长征走完了9000里了,但毕竟没拿到最后的签证,心里仍是忐忑不安。而且在这一段时间里,我仍到建筑队报到,因为我觉得大使馆随时都有可能来核查。

果然,6月,我正在楼面上铺管,包工头急匆匆的走过来:“快,澳大利亚大使馆来人了。”

我刚要下楼,就看见一个中国美女带着一个老外过来了,我就干脆站在楼面上等他们。他们过来后看见我脸上黑乎乎的,手里还拿着一把钢筋钩子。

他们问了我很多问题,包括一些技术上的细节。后来我才知道,他们已经问了包工头很多问题,包括看了队里发工资的银行清单。

当他们走后,我不断的自我安慰自己:一定没问题的,一定没问题的。。。。。。一边说一边眼泪就出来了。

7月12日,当我打开我的电子邮箱的时候,我终于看见了一封信,一封由澳大利亚移民局发来的信,一封我魂牵梦绕的准签信,准许我全家移民澳大利亚。

那一年我整40周岁。

2010年12月10日星期五

只是正好出现在那个时刻


我对乐高玩具无爱,因为小时候没玩过,长大了又觉嫌它简陋。但我理解它为什么在国外有那么多的拥趸,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已上了点岁数。

我对《星球大战》有爱,因为它在国内播放的时候正是我脑中有无限幻想的年纪。谢尔顿他们比划光剑的认真样子能让我会心一笑,虽然我知道后生们会笑我们傻,让他们嘲笑好了。同样的感情却放不到《星际迷航》中去,那造型在我看来是真傻,因为它比前者又早了十几年,我没赶上。

我对革命歌曲无爱,因为我出生以后这片土地上已经可以听到更好的音乐。但我理解那些一辈子哼着红歌的老人们,虽然很烂甚至有些不能称之为歌,可毕竟出现在他们年轻最美好的岁月里。

怀旧,旧时那些东西是好是坏一点也不重要,人们怀念的是自己的青春。就像初恋的对象,也许即便以当时的标准,那人真就是歪瓜劣枣刻薄猥琐,可没办法呀,其人正好出现在了那个情窦初开的时刻。

生老病死我们控制不了,就连自己的好恶很多时候也由不得自己。他们说这就是“猿粪”,怎么翻译呢?我想了半天只找到一个词“shit happens”.

2010年12月6日星期一

“费厄泼赖”与“缓行”



在这个行星的每个有人类居住的角落,除了当地人可能就数中国人多。没办法,谁叫我们勤劳勇敢不怕苦不怕累呢?但问当地人对中国人的看法,好像与我们的自我认知有些偏差。比如有些当地人看外来的中国富人:

中国人就是:你对他不公平,他用钱来买公平;你对他公平了,他用钱来买不公平。

也有网友反思:

我们恨贪官,又拚命报考公务员;我们骂垄断,又削减脑袋往高薪单位钻;我们讥讽不正之风,自己办事却忙找关系。总之,我们愤怒,不是因为觉得不公平,而是觉得自己处在不公平中的不利位置,我们不是想消灭这种不公平,而是想让自己处在不公平中的有利位置。这种骨子里的自私,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反思的~~

说白了一句话,我们对 fair play 一直实行双重标准。所谓双重标准,就是不以这个为标准,这个名义标准其实只是个借口,真正的原则不是这个。是什么呢?“利己”是也。不必羞于承认,这是一切生物的本能。但是一个族群要发展到一定规模,能够存活下去,必须进化出“利它”基因,才能战胜环境和其它族群。这“利它”当然不是虚假宣传里说的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超道德。正相反,“利它”的原动力还是“利己”,即通过有借有还的利益交换实现整体及每个个体利益最大化,确立个体间平等互利的秩序以避免因恶性竞争造成的巨大内耗。这就是我所理解的 fair play。

反面的例子不胜枚举,想想我们的男足为啥冲不出亚洲,我们的科学家为啥拿不到诺奖,我们的企业为何得不到世人的尊敬...内耗,无尽的内耗。在一个没有“费厄”的环境里,谁都别想“泼赖”。

鲁迅那篇《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教导我们要用革命的不讲理对付反革命的不讲理,用革命的暴力对付反革命的暴力,对反动派要打倒在地踩上一万只脚让丫永世不得翻身。这老头儿不光文笔糟糕,其思想境界别说比不上他那代人中留学欧美的胡适林语堂,放到今天就连没念完中学的韩寒罗永浩都比他强。就这境界还被那时的青年追捧为“民族魂”,可以预见这个民族在他过世几十年后的命运。

“费厄泼赖”就是程序正义,没有程序正义再高尚的正义理想都是鬼扯。举着伟大光荣的旗帜就可以肆无忌惮地打击对手,对方当然也可以同样行事,到头来剩下的无非就是暴力对暴力,丑陋对丑陋,狗咬狗的把戏。再说“缓行”:想当年刘备借了荆州要还的时候他说“缓行”,大清预备立宪也说“缓行”,国父说军政、训政、宪政三步走蒋委员长又说“缓行”,三十年政改如今依然“缓行”,就连被判刑的罪犯但凡有点后台的也都可以“缓刑”然后保外就医然后表现良好提前出狱。在中文字典上“缓”这个字几乎与“不”同义。

两千年前,一个帝王在群臣簇拥下招摇过市耀武扬威。刘某见了说“大丈夫当如是也”,项某说“彼可取而代之”。两千年来,人们想的都是“当如是也”,做的都是“取而代之”,改朝换代如走马灯,社会到底进步了多少?对此问题猴山上的猴子们表示不关心,它们更关心谁是下一任猴王及其与自己的亲疏关系。有道是: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我爸是我爸,
李刚是李刚。

2010年12月2日星期四

名词解释:Troll


想到这个题目是因为 Google 近来调整了算法。他们发现一些商家故意激怒他们的客户,招来网上一顿恶评,然而顾客骂得越凶这些奸商的知名度越高。这种现象古今中外比比皆是,有道是“若非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当今互联网时代眼球经济,“找骂”不仅能带来名声,而且还能带来货真价实的收入。想想芙蓉、凤姐、虐猫、虐狗、虐兔,等等等等,不必多说。

网上有句至理名言“Do not feed the trolls”,意思就是别去搭理这些哗众取宠的人。要知道爱的反面不是恨,而是冷漠。当你去骂一个人一种现象时,多少说明你还在乎,至少它引起了你的关注。反思我们自己,个个不是正义凛然充满仇恨,随时准备站在道德或别的什么制高点教训别人。于是正中下怀。

Troll 的另一个中文翻译是“巨魔”。玩过《魔兽世界》的人都知道这种蓝皮的生物。话说我当年最得意的一个小号就是巨魔法师,名叫“哪能不挨刀”。在战斗中总是表现英勇,吸引仇恨相当的高,搞得工会 MT 非常愤怒,因为我抢风头浪费奶妈的治疗不说还总是第一个挂掉造成团灭。真他妈的 Tr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