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0日星期六

线上线下



Google Shopper 这个仍在实验中的手机应用,是我非常看好的。想做却一直没动手,现有的技术早已成熟,而商业模式尚待考验。

最初的想法是一个以手机条形码识别主导的零售商品信息网络。典型的案例就是你进超市,看中一个商品,用手机对它的条形码拍一下,提交,然后手机会告诉你这个商品在本地的最低价。复杂一点的案例可以结合地理信息系统:你列出一系列商品的组合,然后手机就会告诉你去哪家店能买到最便宜的,如果一家店里买不齐它还能帮你规划出购物路线。

台式机笔记本发展了这么多年,终端的普及还是靠手机。互联网泡沫吹吹破破,真正赚钱的除了3G(Game, Gamble and Girls)这些被政府明令禁止或严厉管制的,剩下的赚钱交易基本在线下。信也好不信也罢,看看这则新闻《Google 超越可口可乐成为全球第二品牌



那么全球第一品牌是啥?微软,IBM,HP,Cisco,GE,DELL,SONY? 对不起,都不是。是沃尔玛,对,就是那个搞零售连锁店的,你猜对了么?

网上分析“物流网”的文章一搜一大把,我也看不太懂。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沃尔玛的口号就是我心中所想的 —— “天天低价”还有“省得多,活得更好”。沃尔玛帮顾客做到了,所以它名利双收。同样的事占得互联网先机的 Google 也能做,而且凭借其技术力量和群众参与可以做得更好。

人在天朝,无法享用这个美国本地化的服务。看完别人的使用体验(这里还有这里),感觉 Google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条码识别甚至产品外观模糊识别,Google 的技术的确牛,但并非别人做不了。
2、貌似商品信息的提供者都是零售商自己,如何保证其全面性?比如我有一个小店也卖同样商品,我是不是要出钱才能让 Google 把我的产品放到搜索列表里去呢?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收费模式呢?
3、如何确保商品信息的真实度?比如网上说这家店里卖这个价钱,我到了哪儿一看全不是那么回事,我来回跑腿的冤枉向谁诉呢?

理想中的这种信息平台应该是一个用户主导的反馈系统,类似大众点评的所谓歪脖二点零的应用。但商品的种类和数量远非饭馆可比,其信息的容量更是天文数字,要在其中辨别真伪颇为不易。更何况 Google 的这个网络要覆盖全球,数以百计的国家地区,数以万计的城市,同一种产品的细微型号差别,不同地区间的差价及货币兑换,税率及商业法规的约束...

也许 Google 不该涉足如此细化的本地细节,它应该做的是确立一套通用的标准,然后在各国家地区寻找合作伙伴,完成这个商品信息网。

1 条评论:

明镜无尘 说...

Google Shopper ?什么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