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电影也还在看,可因俗务繁忙,没一部是完整看完的。多数片子真不咋样,没看出啥感觉来。刚下完一部《Peter Pan》,一开头就想起从前肯定看过了,也是部没感觉的片子。还好想起来了,不然又浪费时间。所以呢,以后不管好看难看,看过的就记一笔。免得哪天我记忆力退化了,反复看同一部烂片,每看一次就重受一次折磨。
《土拨鼠日》 - 说的就是个关于“重复”的故事:菲尔每天醒来,仍是昨天的事重新经历一遍。别人一切如常,而他却记得“昨天”的一切,知道下一步什么会发生。上帝仿佛每隔 24 小时重置一下他的时钟却不抹去他的记忆,即便去自杀“第二天”清晨还是一样醒来重新开始。都说人生没有彩排,可这哥们就是这么幸运。他一遍又一遍地“彩排”,最终把事情做对了,换句话说,他把那妞搞定了,于是上帝也就放他过了关。这似乎是在暗示,这个世界的裁判是女人,你要千方百计让她满意,不然一切都要重新来过
男女主角我都喜欢。男的给加菲猫配过音(长得也像);女的演过《绿卡》、《四个婚礼一个葬礼》,那张脸是一看就会记得的那种。
《上帝也疯狂》- 1980 年的老片啦。用轻松的方式讲述非洲风情:淳朴善良的原始部落人、游击队和军事政变、扎根农村的传教士和女教师、勇敢坚强却难以和人交流的考察学者...
这片子的风格让我想起了《鳄鱼邓迪》系列,都有点原始社会对现代社会的嘲弄。
年轻时的阿尔·帕齐诺啥样看看这片子就知道了。据说是根据一个真实事件改编的,片中他饰演一个抢银行的绑匪。别的不说,他至少成功征服了所有银行职员,最后几乎使她们自愿合作。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么?我的同情心该放在哪边?
《帕那索斯博士奇幻秀》- 说实话我是真没看懂。只记得有个魔镜,走进去后能看到自己的欲望,还有博士和魔鬼的赌约,还有永生不死的痛苦,还有爱的执着与虚幻。这类神神叨叨的片子不看解读文章以我的才情是没法自己领悟的,每个简单的场景都可能有无数寓意。如同《太空漫游2001》,如《新世纪福音战士》。可我一点也不崇拜此类编剧导演和写出解读文章的影评家,也不想戳破他们的“深沉”。
《世界之大转角有爱》 - 故事的开头是在社会主义的保加利亚,一家祖孙三代,因遭受政治迫害父母儿子偷渡逃亡西欧。后来共产铁幕解体了,父母出车祸亡故了,儿子也失去记忆了,外公从东欧去西欧看望外孙,并带他回老家与外婆团聚。在旅行中孩子从外公那里学到了如何去生活。
觉得那外公够帅,就顺便查了一下演员的档案。这哥们不是保加利亚人,而是南斯拉夫人,果然是铁幕下长大的,难怪能演出那样不卑不亢的气质。
《大逃杀》 - 据说是恐怖片,可我没感到有多恐怖。活到我这岁数,对人性的丑恶多少有点了解,再自称受刺激就有点“假纯”了。
《禁闭岛》 - 精神病人的心理世界。同样几个情节,先用病人的视角将之串连起来成一个故事,然后把每个情节中的人物换掉,用旁人的解读方式串连起来成为另一个故事。这时观众发现,原来之前的每个细节都有另一套更合逻辑的解释,虽然感情上仍有点先入为主。“哦,原来是这样” —— 导演大概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此类悬念片,我看过最成功的是《第六感》,妙在颠覆前一个故事只用了一个简短的事实 —— 主角开场时就已经死了。
《玛丽和麦克斯》 - 讲述了两个远隔大洋的笔友一生的故事。关于生命的孤独与友情的故事。麦克斯是个严重自闭症的中年犹太胖子。玛丽是个可怜的小女孩,有着破碎的家庭、缺憾的容貌、屈辱的童年,短暂的婚姻和绝望的余生。至死他们也没见一面,但彼此都把对方当作最好的朋友。抄录麦克斯最后一封信的精彩段落:
我原谅你,因为你并非完人。你有缺陷,我也有,全人类都有。我小时候,想成为任何人,除了我自己。伯纳德·海兹霍夫医生说,如果我在一座荒岛上,那我就得去适应我仅有的陪伴,只有我自己和椰果。他说我将不得不接受我自己,包括缺点以及一切。我们无法选择自身的缺点,他们是我们的一部分,我们只能接纳。然而,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朋友。我很高兴我选择了你。
另外,本周我花了几乎一天的时间自己做了部 11 分钟的短片。准备光棍节去阳澄湖吃螃蟹时首映。还有不到一个月时间,先藏着,不到时候谁也不给看。
5 条评论:
扫翻...以为是动画...
比较期待光棍节的短片...
日人说“番”,指的是他们的诸侯大名。我们说“番”,指的是蛮夷番邦化外之地。经你提醒我才注意到这个事实,我扫的片里国产的太少了。
那短片,格调低俗用语不堪,先雪藏之。
上传到YOUTUBE给我看看。。。我还记得那次去苏州8雄 8雌, 总要找一次 和你们好好玩玩!
YouTube 仍不够清晰,会忽略很多细节。等到了光棍节发布日,给你个链接自己下载吧,也就 60MB 不到。
那也是我第一次去,后来每年就成了习俗啦。你年底回来我们去浙江徒步,初步有计划,还要和去过的人确认一下周边是否有腐败条件 :)
太好了,一定要腐败才给力啊!大概时间确定告诉我一声,我12.28-2.4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