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30日星期四

美剧元素

上世纪末的一些好的年景,文化审批还不像今天那么禁忌敏感、利益纠结。我们可以从电视里看到一些美剧,如《神探亨特》《成长的烦恼》之类的,虽然这些东西今天看来稍显幼稚,可毕竟还也算一种没尝过的口味。后来我们只能看到一些死去活来的日剧,再后来就剩下婆婆妈妈王子灰姑娘的韩国泡菜剧,还有大清朝的辫子、抗日的八路、党国的特务还有都市里的大款小蜜。戏路越走越窄... 十年来电视之于我仅仅是游戏机的显示屏、体育比赛的镜头和老爸老妈屋里带遥控器的夜灯。

本周上下班的地铁上,用 PSP 继续扫动画片。因为追完这两部片子,一时还找不到别的替代。

House M.D.


Lie to Me


碰巧同时看的这两部片子,不仅是封面类似,很多元素也相近,列举如下:

谎言:前者豪斯医生最出名的口头禅是 —— “所有人都撒谎”。而后者的片名里就直接点明了这点。于是我们看到了各式各样的谎言,善意的恶意的,一环套一环的。

悬疑:因为有谎言和离奇的结果,更激发了人们对真相的好奇。于是剧中的每一集都有一个或几个谜团,作为编剧给观众的智力游戏,看谁能先猜到结果。公平地说,编剧没有侮辱各位观众的智商,几乎每个谜团都设计得匪夷所思,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专业:片中的主角们都挂着 Doctor 的头衔,从事的工作也非常人可以胜任。但没有一味地使用专业名称忽悠观众,而是让我们这些外行也能看懂,而且津津有味。

伦理:两剧中的主角,豪斯医生和莱特曼博士在个人生活方面都不是理想模板中“幸福的正常人”。一个大龄单身一个离异抚养幼女;一个腿脚残疾嗜药成瘾另一个遭受过家庭悲剧;他们对自己苛刻对他人也不友善;永远把工作与理性至于生活与情感之上。但就是这样的人,他们身边的故事,更能引发人们对人与人关系的思考。

法律:在美国生活,这个主题是逃不开的。中国人的优先级是:情 > 理 > 法。而两个美国主角似乎想给灌输给人们的观念是:理 > 情 > 法。不管美国的英雄们如何藐视法律,背景提示给大家的是他们的法律有多么无情。违法者必究,哪怕你是英雄,哪怕你是高官。

多线程:这条我以前也提过,这里还有那里。不得不再次感慨美国的编剧,一个个都是 multi-thread 编程高手。豪斯医生每集里一般有一个大病例和一个门诊小病例,再加上每个主角配角生活中遇到的难题,相互关联。莱特曼博士的事务所一般也同时承接两个案例,各人也有自己的生活。这些加在一起让观众没机会打瞌睡上厕所,即便你碰巧猜出一个答案,你很难全部猜中。

幽默:当年的《Friends》让我们认识了美国编剧的幽默,遗憾的是并非每一出美剧都是这样的风格。豪斯医生还常玩些恶作剧或干脆恶毒地讥讽嘲弄他人,莱特曼博士的幽默细胞则少了很多,深沉忧郁的他更多时候容易遭人同情。这样不好,即便生活是一个悲剧,活到让人怜悯的地步就很糟糕了。《Friends》中的 Joey 在当下中国人的价值标准里是个事业和情感的失败者,但我从来没有觉得他可怜。他给大家带来那么多的欢乐,这样的朋友谁不喜欢呢?这样的生活比那些“成功者”更精彩。

就说这么多吧,等待下一出能让我着迷的剧集。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