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听那堂《游戏理论》课,第三讲中分析了一个这样的游戏 —— 选举。
- 假设只有两人参选
- 假设所有的选民的政治观点平均分配在从极左到级右的十个区间
- 假设选民会把票投给离自己观点最近的那个候选人(一样近则平分)
那么候选人为了赢得胜利,该如何定位自己的政治立场?
其实不需要普拉克教授那么严密的推理,人人都知道应该选中间的位置 —— 领袖就该有大局观,抓主流避免边缘化。可懂理性的思考是一回事,真的做起来又是另外一回事,毕竟人还是感性动物。课堂上教授举了些实际的例子:
今天的人们回顾六十年代那场选举,会很惊讶印象中疾呼自由民主的肯尼迪会表现得如此保守,但结果是他击败了真正保守的共和党尼克松。八年以后尼克松学乖了,这回他表现得非常自由民主,换句话说,更靠近中间立场,结果他赢了。九十年代的克林顿也是这样,选举的时候他让左派的民主党向右转,争取到了中间的选民。
这叫做“中性选民定理”,即选民就统计概念来说是中性的。普拉克教授自己也说这个数学模型简单粗糙,真实世界里游戏规则里的这些假设统统需要修正,还有更多其它因素需要考虑。而我觉得这游戏已经很说明问题了。至少他解释了在某些不太需要创新的领域(政治就是一例),没有个性的人或者中庸的方案获得认可的机会比较大。甚至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的“超女”选出来的像男人,“快男”选出来的像女人 :P
1 条评论:
哈哈,我也正想说超女就看到了结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