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则 flash 被制作出来的时候,小布什代表的共和党还在台上。我们清楚地记得他和他爹发动了两次伊拉克战争和一次阿富汗战争。然而统计资料却表明:
美军伤亡量最大的战争都是民主党主导的。当中有两次世界大战(正义非正义且不谈,百姓伤亡在所难免,反正都发生在他们领土以外),还有与我国密切相关的韩战、越战和南联盟科索沃战争。
历史大概是想告诉我们,所谓正义的化身是不存在的。而“正义”这个词本身就很可疑,其间的暴力成分表现在,它随时可以消灭它认为“邪恶”的一方,不计一切手段和代价。正所谓:“我代表月亮,惩罚你。”
2009年4月26日星期日
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记得本世纪初的一个新闻,动漫界民调显示,最受欢迎的女主角为《EVA》的凌波丽。现在想来,可能从那时候起我就已经跟不上时代了。EVA我虽然也每集都看,连剧场版和游戏都没放过,可实在没看懂为什么凌波丽这么受欢迎。而在那次民调之前,这个最受欢迎的女主角奖项被风之谷的娜乌西卡把持了十几年。
宫崎骏的每部片子我都看了不止一遍,这部也不是看得最多的。细数诸多人物的个性,除了《飞天红猪侠》里那头反战的猪,娜乌西卡无疑是让人印象深刻的。影片开头犹巴老师给了她一只叫狐松鼠的小动物,那东西看似很凶猛,耳朵和毛发都竖着,爪子立着,呲牙咧嘴发出低吼。娜乌西卡伸出手指示好,却给一口咬在了指上。
她皱了皱眉,没有反击,也没有抽回手指,就让小家伙继续咬着,嘴里不停安慰它别害怕,表情温柔。
直到它相信这个新朋友没有敌意,不再恐惧。耳朵和毛发也耷拉下来,用舌头帮她舔舐伤口以示歉意。
这个小细节揭示了娜乌西卡就是传说中的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面对恐惧,所有的动物也包括人类一般有两种方法,逃跑或是攻击。愤怒、狂暴、攻击性,这些往往由内心的恐惧导致的。娜乌西卡在受到攻击的时候没有反击或逃跑说明她并不害怕,相反她能够理解对方的恐惧,并给对方时间化解。对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来说,这需要何等的宽容、智慧与爱呀。
毕竟她不是神,也有失控的时候,就是在目睹父亲被害的那一刻。她和狐松鼠一样怒发冲冠连砍数人,准备鱼死网破。幸得犹巴老师出手用同样的方法化解了冲突:左手用血肉挡住了她的利刃,右手制住了对方士兵。
看到刀刃上滴下的老师的鲜血,她像那只狐松鼠一样清醒了。是以在后来大规模的人与王虫的冲突时,在人类国家间的冲突时,她能够体会到双方的痛苦、愤怒和恐惧,牺牲自己化解冤冤相报的仇恨。
片中还有另一个同样优秀的女人,多鲁美齐亚的库夏娜殿下。虫群的攻击让她的身体残缺不全,所以她的口号就是:“烧尽腐海,杀光虫子,夺回人类的世界,没什么可犹豫的。”
托娜乌西卡的福,她最后也活了下来。她有点像《幽灵公主》里的幻姬大人,背负着时代的罪,努力用简单粗暴的方法解决问题却屡屡受挫。是智慧不够,还是宽容不足呢?
宫崎骏的每部片子我都看了不止一遍,这部也不是看得最多的。细数诸多人物的个性,除了《飞天红猪侠》里那头反战的猪,娜乌西卡无疑是让人印象深刻的。影片开头犹巴老师给了她一只叫狐松鼠的小动物,那东西看似很凶猛,耳朵和毛发都竖着,爪子立着,呲牙咧嘴发出低吼。娜乌西卡伸出手指示好,却给一口咬在了指上。
她皱了皱眉,没有反击,也没有抽回手指,就让小家伙继续咬着,嘴里不停安慰它别害怕,表情温柔。
直到它相信这个新朋友没有敌意,不再恐惧。耳朵和毛发也耷拉下来,用舌头帮她舔舐伤口以示歉意。
这个小细节揭示了娜乌西卡就是传说中的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面对恐惧,所有的动物也包括人类一般有两种方法,逃跑或是攻击。愤怒、狂暴、攻击性,这些往往由内心的恐惧导致的。娜乌西卡在受到攻击的时候没有反击或逃跑说明她并不害怕,相反她能够理解对方的恐惧,并给对方时间化解。对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来说,这需要何等的宽容、智慧与爱呀。
毕竟她不是神,也有失控的时候,就是在目睹父亲被害的那一刻。她和狐松鼠一样怒发冲冠连砍数人,准备鱼死网破。幸得犹巴老师出手用同样的方法化解了冲突:左手用血肉挡住了她的利刃,右手制住了对方士兵。
看到刀刃上滴下的老师的鲜血,她像那只狐松鼠一样清醒了。是以在后来大规模的人与王虫的冲突时,在人类国家间的冲突时,她能够体会到双方的痛苦、愤怒和恐惧,牺牲自己化解冤冤相报的仇恨。
片中还有另一个同样优秀的女人,多鲁美齐亚的库夏娜殿下。虫群的攻击让她的身体残缺不全,所以她的口号就是:“烧尽腐海,杀光虫子,夺回人类的世界,没什么可犹豫的。”
托娜乌西卡的福,她最后也活了下来。她有点像《幽灵公主》里的幻姬大人,背负着时代的罪,努力用简单粗暴的方法解决问题却屡屡受挫。是智慧不够,还是宽容不足呢?
2009年4月24日星期五
永远保留说不的权力
我怕自己有强迫症,怕自己被什么控制得死死的,就此失去自由。所以一旦发现某件事情使我上瘾,我会立刻停止一段时间,确认自己没有过度依赖,然后再继续。抽烟如此,游戏如此,上网看新闻聊天亦如此。
记得小时候,大约十岁吧,一天老妈像往常一样差我去倒垃圾。正赶上我撒娇犯懒,不肯去。老妈急了,呵斥道:“你除了会倒垃圾还会什么?”我回答:“我还会不倒垃圾!”当时只是耍贫嘴而已,后来想起这件事却给了我如下启示:
一个人有某种能力,或者一件物品有某样功能,这很好。可它如果没有不使用这种功能的权力,那么不会有人承认它的价值。就说水和空气吧,对人的生存很重要,但因为随手可得,所以人们也就不把他当回事;再说企业里的某个员工吧,如果他永远任劳任怨完成自己的工作从不出错,长此以往人们也会忽略他的存在。电影小说里,现实生活中,好好先生永远没有偶尔做点善事的坏孩子有吸引力。价值体现在选择,常数项求导为零。
套用吴思先生的《血酬定律》,就是有破坏力才能参与分红。为此,欧洲的工会时不时要闹闹罢工 —— 以他们不工作时带来的不方便证明他们工作时创造的价值。也为此,贪官污吏们经常要利用职权制造点麻烦 —— 以警告不乖乖送礼的人他们的权力有多大。
其实我真正想谈的是关于行业,尤其服务行业,即第三产业。有些产品或服务是必须要有的,称为刚性需求;剩下的是可选的,就是那些可有可无的。“要雪中送炭,莫锦上添花”。绝大多数互联网站在我看来属于锦上添花者,他们没有说不的权力,哪一天他们要不在了,用户顶多也就是头几天不方便,忍一忍也就过去了,或者找到了替代品。处于这样的地位,你有什么资格向用户收费?反观淘宝,在经济危机中它甚至被“有关部门”捧为大学生就业的万能药,这样地位的它大概就有向卖家收店租的权力了吧 —— 不交保护费关了你的店看你还怎么就业。我钦佩马云,他至今没有做出这种杀鸡取卵的事,但这并不代表他永远不会这么做。以最坏的恶意推测,在“有关方面”要求网上交易收税的压力下,发生这样的事也不是不可能的。
互联网的精神在于自由,在于去中心化。也就是通过最大限度的竞争,避免这种垄断,避免这种勒索式的收费发生。当然,这只是理想,现实是大家都要吃饭,尤其是那些被互联网夺去生存条件的行业,如新闻业,出版业,唱片业,电影业,等等等等。在还没找到与时俱进的商业模式前,他们或许也可以搞搞罢工什么的,证明一下自己的价值。微软的“黑屏”事件就是一个好案例,通过暗示让提醒大家,如果有一天所有的盗版软件都不工作了你会如何。
最后说说自己。我工作中我力求独一无二,与众不同,创造属于自己的风格。不为了哗众取宠,只希望有一天能成为不可替代的那一个。
记得小时候,大约十岁吧,一天老妈像往常一样差我去倒垃圾。正赶上我撒娇犯懒,不肯去。老妈急了,呵斥道:“你除了会倒垃圾还会什么?”我回答:“我还会不倒垃圾!”当时只是耍贫嘴而已,后来想起这件事却给了我如下启示:
一个人有某种能力,或者一件物品有某样功能,这很好。可它如果没有不使用这种功能的权力,那么不会有人承认它的价值。就说水和空气吧,对人的生存很重要,但因为随手可得,所以人们也就不把他当回事;再说企业里的某个员工吧,如果他永远任劳任怨完成自己的工作从不出错,长此以往人们也会忽略他的存在。电影小说里,现实生活中,好好先生永远没有偶尔做点善事的坏孩子有吸引力。价值体现在选择,常数项求导为零。
套用吴思先生的《血酬定律》,就是有破坏力才能参与分红。为此,欧洲的工会时不时要闹闹罢工 —— 以他们不工作时带来的不方便证明他们工作时创造的价值。也为此,贪官污吏们经常要利用职权制造点麻烦 —— 以警告不乖乖送礼的人他们的权力有多大。
其实我真正想谈的是关于行业,尤其服务行业,即第三产业。有些产品或服务是必须要有的,称为刚性需求;剩下的是可选的,就是那些可有可无的。“要雪中送炭,莫锦上添花”。绝大多数互联网站在我看来属于锦上添花者,他们没有说不的权力,哪一天他们要不在了,用户顶多也就是头几天不方便,忍一忍也就过去了,或者找到了替代品。处于这样的地位,你有什么资格向用户收费?反观淘宝,在经济危机中它甚至被“有关部门”捧为大学生就业的万能药,这样地位的它大概就有向卖家收店租的权力了吧 —— 不交保护费关了你的店看你还怎么就业。我钦佩马云,他至今没有做出这种杀鸡取卵的事,但这并不代表他永远不会这么做。以最坏的恶意推测,在“有关方面”要求网上交易收税的压力下,发生这样的事也不是不可能的。
互联网的精神在于自由,在于去中心化。也就是通过最大限度的竞争,避免这种垄断,避免这种勒索式的收费发生。当然,这只是理想,现实是大家都要吃饭,尤其是那些被互联网夺去生存条件的行业,如新闻业,出版业,唱片业,电影业,等等等等。在还没找到与时俱进的商业模式前,他们或许也可以搞搞罢工什么的,证明一下自己的价值。微软的“黑屏”事件就是一个好案例,通过暗示让提醒大家,如果有一天所有的盗版软件都不工作了你会如何。
最后说说自己。我工作中我力求独一无二,与众不同,创造属于自己的风格。不为了哗众取宠,只希望有一天能成为不可替代的那一个。
2009年4月22日星期三
想鸟儿一样自由
歌词
Free as a bird
It's the next best thing to be
Free as a bird
Home, home and dry
Like a homing bird I'll fly
As a bird on wings
Whatever happened to
The life that we once knew?
Can we really live without each other?
Where did we lose the touch
That seemed to mean so much?
It always made me feel so...
Free as a bird
Like the next best thing to be
Free as a bird
Home, home and dry
Like a homing bird I'll fly
As a bird on wings
Whatever happened to
The life that we once knew?
Always made me feel so free
Ah...
Ah...
Ah...
Free as a bird
It's the next best thing to be
Free as a bird
Free as a bird
Free as a bird
Oooooo
Free...
许多年以前的一个夏天午后,我一个人半躺在四下无人凌乱的宿舍里抽烟。暑假回家的同学陆陆续续都走光了,我却厌烦家中父母管教,骑车到学校消遣。
太阳很大,风也很大,树叶唰唰响,我把音箱音量也开得更大。桌上是盘卡过口的CD盒,盘在光驱里,放的就是披头士这首歌。
歌中唱道:“像鸟儿一样自由,那是第二好的事。”那么最好的事是什么呢?许多年以后,我终于知道,那就是像当年的同学们那样,homing bird ,飞奔在归家的路上。
2009年4月20日星期一
【转帖】白领陨落 黑领升起
五年前开始,陆续看了一些经济学的书籍,芝加哥学派为主,导致思想右倾。不看电视,所以也没听过郎咸平和大陆那些御用经济学家的辩论。想像中这个香港人操着不流利的普通话,学究气十足地抨击当今世道。
经济学还不能算科学,那里面的东西没有对错。人类不是实验室里的白鼠,可以用来反复实现。很多假设没有第二次验证的机会,历史不能重来。然而郎咸平此人,不管对错都值得尊重,因为他代表了知识分子的良心,这东西当今已经很少了。半个多世纪的改造以后,在这片土地上,一群经济上不能独立的“经济学家”没有能力表达自己真正的看法。而作为香港人的他却发扬着白求恩当年的精神。
白领陨落 黑领升起
看完后我很悲哀,因为他说的是真的,这里没有希望。
勘误:经人指正郎教授是台湾人。好吧。
经济学还不能算科学,那里面的东西没有对错。人类不是实验室里的白鼠,可以用来反复实现。很多假设没有第二次验证的机会,历史不能重来。然而郎咸平此人,不管对错都值得尊重,因为他代表了知识分子的良心,这东西当今已经很少了。半个多世纪的改造以后,在这片土地上,一群经济上不能独立的“经济学家”没有能力表达自己真正的看法。而作为香港人的他却发扬着白求恩当年的精神。
白领陨落 黑领升起
郎咸平 2009年03月26日
才仅仅10年之前,白领还是一个全社会人人称羡的身份。万科地产甚至将其出版的系
列图书命名为《白领》。白领是指那种在高级写字楼里上班的专业技术人员,特点是
高学历、高收入。特别是写字楼里外资企业,更是白领群体云集的根据地。
白领意味着体面的工作、优雅的修养、丰富的精神体验。从某种意义上讲,白领简直
成为时尚的代名词。
白领必定毕业于名牌大学,甚至是硕士、博士或海归,每天朝九晚五打卡,坐在格子
间的电脑旁,MSN,麦当劳,卡布奇诺,网恋,丁克,地铁,打的,坐经济舱,住星级
宾馆,泡吧,煲电话,听蓝调,加班,夜生活,圣诞节,一夜情,斯诺克,暂住
证,红酒,抽555,住租来或按揭的公寓,买简约的宜家家具,收藏CD,谈论《老友
记》,向往喝西藏,留恋于丽江,铁杆驴友,不看中文报纸不看中国电影,看《国家
地理》《名牌》《读书》杂志,看卡夫卡看张爱玲看伊朗电影,洁癖,乡愁,健
身,瑜伽,养吉娃娃,香水衣服鞋子泡吧旅游鲜花买书买CD看电影,月光一族。
白领的产生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初级阶段末期的典型现象,证明了“知识改变命
运”。白领大多只出现在一线城市。面对WTO的前夜,这些有文化有知识的年轻人开始
尝试一种西方发达国家中产阶级的雅皮士生活。绅士与淑女,是充满这些新思想的青
年人的人生目标。《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傲慢与偏见》是他们的必读书。爱情、教
养、文化、艺术、体验、精神贵族深深地吸引着他们。
10年过去,物是人非。回头看看,当年怀着白领梦“范进中举”,当许多大学生兴冲冲
踏出大学这个高级职业培训监狱大门的时候,却必须接受与黧黑的农民父亲同场竞聘
的残酷现实。
曾经的白领已经老去,在一场百年不遇的经济危机面前,破产的破产,失业的失
业,离婚的离婚。当孕育白领的贸易、广告、房地产、IT和制造业风吹雨打流水落
花,脆弱的白领蓦然发现,曾经雪白挺括的领口,已经被冰冷的汗水洇得皱皱巴巴一
片姜黄。
春天来的时候,老去的白领继续徘徊于物价和房价飞涨的城市。伫立在林立的写字楼
脚下,他今天会收到一个面试通知么……白领的传说就这样陨落了。
与此同时,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社会群体已经夺去了全中国所有的光芒,他们开着“自
己的”大排量名牌汽车,出入高档酒楼,高级夜总会,乘坐头等舱或软卧,住星级宾
馆,拥有黄金位置的几处豪宅,购全套红木家具,在位置最好、景观最佳,装修最豪
华、质量最安全的办公楼上班,独立办公室,不打卡,饭局,会面,喝茅台五粮
液,品天价普洱,抽极品中华,精装《毛评二十四史》,VIP,炒股投资保险理财,收
藏古玩字画珠宝黄金,高级会所,劳力士,路易威登,奢侈品,国际顶级品牌服
饰,高尔夫,公派出国,移民,护照,拉斯维加斯,美容减肥按摩,组织体检,疗
养,免费医疗,贵族学校,MBO,脱产学习,党校,佣人,情人,养藏獒,带薪假……
他们就是在全中国一线二线三线城市遍地开花,全面崛起的新兴黑领阶层。相对于干
干净净清清白白的白领,他们的衣服是黑色的,汽车是黑色的,脸色是黑色的。他们
的收入是隐蔽的,生活是隐蔽的,工作是隐蔽的……所谓隐蔽,就是像站在黑夜里的黑
衣人,你知道他在,他也知道他在,但你不知道他什么样,在做什么。他们就是就职
于政府和官有垄断企业的那个庞大群体。
10年间,官有建筑已经屡屡刷新了所有中国城市的高度。在气度辉煌富丽堂皇的官方
办公楼面前,商业写字楼登时被压出逼仄吝啬的寒酸来。从容积率、配套、装修等各
方面,拔地而起的“大裤衩”成为城市黑领新贵们的“鸟巢”。白领和他的OFFICE一
起,被黑领的裤衩遮住了所有的阳光。
10年间,通过土地财政和垄断政治权力,官方组织一步步通过各种手段将社会财富向
自己手中集中。不仅以重税和重复收费罚款的方式,从横向上苛刻聚敛社会财富,而
且以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方式,从纵向上大肆透支谋夺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根基。
官有经济在垄断的无竞争市场所向披靡,源源不断的暴利如滚滚长江。水气电油电信
金融烟草卫生教育海关公路等行业自不用说,即使出版、邮政、新华书店、市政、环
卫、公交、盐业、矿业、铁路、民航、文化、体育、新闻、旅游、土地等这些领
域,因为禁止自由竞争,其利润之丰厚仍足以使任何外企眼红得流鼻血。
在当下中国随便哪一个城市,一个大腹便便的税务监管员都可以开着路虎SUV上班,他
的办公室面积有多大、装修得有多豪华不必说,只消告诉你一句,他可以在单位里健
身桑拿游泳……一个刚刚工作两年的警察就已经买车买房——没要父母的钱也没按揭……一
个国家电网公司的抄表员基本月薪达到8000元……
简单推算一下,全国有1000多个省级,20000个厅级,好几万到十来万个县级,这还不
包括北京的中央部门和军队警察系统。较发达地区普通黑领年收入10到20万元极普
遍,年终发个十万元奖金不是什么稀奇事,而这也不仅仅是税务部门才有这个财
力。这是“合法”的收入,这一部分财产是不怕公示的。去年就有新闻称,南方某地所
有的黑领都有两部车,而且很正常。
人类都知道,对黑领来说,收入绝对不止薪水这一块,医疗交通吃喝拉撒贪污受贿等
等,所有的地方都享受纳税人无偿供养,每月的车贴甚至比农民工辛苦一个月的薪水
还要多,他们也可以在超市买个床单裤衩都开发票报销,或者把免费领来的大量昂贵
药品卖钱。甚至嫖娼也要发票。可以说,所谓黑领,就是除了没给其配备法律意义上
的配偶外,其它都是享受无偿供给的。
黑领阶层之所以生活水平急剧提高,是因为其垄断了包括政治、法律、经济、信息在
内的一切社会资源,他们消耗了至少一半以上的中国国民收入。他们的崛起,构成了
中国新二元社会的显赫一极。这个群体虽然相对数量少,但是绝对数量庞大。粗略估
计一下,这种以寄生垄断为业的黑领在全国约有2000万以上。
比起10年前苍白的小资白领来,只有这些享受和垄断了政治权利的人才真正的实现了
几代中国人的梦想,他们绝对已经达到甚至超过欧美发达国家生活的水准。当然,另
外一极的其他“普通老百姓”则是标准的第三世界贫穷国家的国民。
来自官方背景的黑领对来自民间草根的白领的颠覆,体现了政治权力向自由经济领域
的渗透和僭越,以政治权力篡夺经济权力。这种食利自肥的经济身份使官方的超脱精
神和公益基础遭到侵犯,合法性受到玷污,政治的伦理尊严荡然无存。官方由民众的
仆从变成“民主”——民众的主子,由公共利益的正义仲裁者演化为自身利益集团的代言
人,从国家和社会的守夜人退化为自私卑鄙的盗窃者。这是一种极其危险的倾向。
白领阶层可以说是开放的,或者说穷人的孩子可以通过读书实现白领梦。正因为如
此,白领在大学扩招后人力资源充沛的中国急剧贬值。相对而言,黑领阶层则完全是
封闭的,正因为封闭,才会奇货可居炙手可热。公共机构实际上已经成为官僚权力集
团把持的私家后院,普通人家的孩子要想进入这个群体,理论上说不是不可能,只能
说——很渺茫。
不错,公务员是公开招聘的,垄断官方企业的职位也是面向社会招聘的,只要你拥护
那个党,你就可以报名考试。但地球人都知道这里面的规矩——潜规则,考不考得上并
不取决于考试分数。
黑领的特殊之处是已经走向组织化和正在走向世袭化,前者巩固,后者继承。在白领
黯然陨落之后,黑领的低调崛起在全社会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考公务员热。同时,黑
领也成为所有商家追逐的目标,他们比白领具有更真实更强悍的消费力。他们走到哪
里,哪里就物价飞涨;他们对地产的投资,使农民失去了土地,使白领丧失了家园。
当白领遇见黑领,立马被压出西装下面的“小”来。今天,一个供职于夹缝状态私企的
所谓白领,以他微薄的收入仅够维持温饱而已,消费对他来说已经是一个太过夸张和
绝望的词语。不久前官商云集(没有几个身家低于千万)的两会上,一个黑领代表或
是同情或是鄙夷地建议小白领们应该去卖肉——不是出卖自己的肉体,是卖猪肉。
在这场席卷地球的金融风暴中,无数外企破产倒闭、业绩滑坡,覆巢之下,纷纷裁员
降薪,白领们仓皇失业。与此相反,中国官有组织却财大气粗逆市飘红,令世界500强
为之羡慕,黑领们仍然可以毫无罪恶感的集体加薪。
近水楼台先得月,砸向黑领掌心的4万亿投资计划如同一针鸡血,使无数红了眼的黑领
们激动得加额称庆——还是中国好、组织好啊。说实话,贫困潦倒的白领们从这4万亿民
脂民膏中想捡点残羹剩饭也是痴心妄想。所以说,“孔乙己”这样卑微的白领如何能与
“假洋鬼子”这样傲慢的黑领同日而语?
如果说白领曾经掀起一股托福热、小资热的话,黑领的江湖则使传统国学和势利文化
大热。易中天的阴谋学、王立群阎崇年的帝王学、于丹的犬儒学和马未都的收藏学等
等,无不映照了黑领这个社会核心消费阶层的形成。
黑领的兴起说明,20年前的那场轰轰烈烈的反腐败反官倒运动遭到残酷镇压后,新兴
知识群体在与权力群体博弈中已经完全丧失了主动权。权力经济终于在近10年从量变
到质变,完成了对知识经济和自由经济的彻底颠覆。权力组织在文革后重新收复了对
共和国的垄断话语权。
近年来热映银屏的《激情燃烧的岁月》、《军歌嘹亮》、《金婚》和《天下兄弟》等
剧,集中反映了文革时期第一代黑领的优裕生活。权力特权下的文革被营造被演绎得
无比温馨富足和谐,根本看不到知识阶层生不如死和农民阶层食不果腹的悲惨灾
难。这种以主旋律色彩出现的怀旧情绪充满复辟邪恶和美化罪恶的企图。
曾经的党校高材生、当代厚黑学大师冯仑老板毫不客气地把白领鄙视为“房奴”,一个
“奴”字撕下了一群人看似体面的假领。诚然,白领没有任何社会权利,没有罢工
权,没有选举权,没有话语权;他们没有权势,没有资本,没有门第。相反,黑领则
是这个国家的上帝选民。他们的房子票子车子等等除过老婆之外,都一概享受无偿配
给,几乎不用跟“普通老百姓”们争来抢去的所谓市场发生任何关系。
白领是如此脆弱而不堪一击,一套小小栖身的房子就可以将其压垮;而黑领是如此坚
不可催固若金汤,一场导致无数孩子死亡的“三鹿”惨案,也未见一人因职务犯罪被追
究法律责任,仅仅纪律处分了事。
因为对立法权和司法权的把持,黑领群体成为名义上和实质上的共和国公民,他们普
遍享受到一个共和国公民所应当享受的一切政治权利。从基本人权、财产权、公民
权、选举权和一切社会福利,他们都应有尽有的得到了充分保护和满足。
与之相反,日渐普遍和经济失宠的白领群体则无法享受到基本人权保证,更遑论公民
权和社会福利。他们被官方称之为与“公民”相对立的“普通老百姓”或者“群众”。相对
于“共和国公民”而言,“普通老百姓”在政治层面和法律意义上,仅相当于“人畜”、“奴
隶”或者“机器人”。他们经常被官方作为十几亿的巨额国家财产来看待,说好听点叫作
“劳动力资源”。其对外的称呼为“人民”,多用在“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时候。
白领的陨落代表着知识精英的穷途末路和理性精神的落败,黑领的兴盛代表着权力意
识形态的扩张,和反知识重权力的血统论和阴谋论王者归来。“知识贬值”必然带来“读
书无用论”的盛行,中国社会从此向封建资本主义进一步靠拢。社会文化日渐沙化和盐
碱化,重归流氓文化和宫廷权谋黑幕政治的覆辙。
黑领对白领的阻击和绞杀使构成未来社会主流的新兴中产阶级胎死腹中,建立宪政公
民社会的启蒙运动被迫土崩瓦解。这种财阀与权贵的合力扼杀使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
和创造力严重退化直至丧失。社会结构和信息结构进一步被凝固被肢解,青年一代被
年迈保守的既得利益者压制封堵在社会最底层。健康的社会流动和财富循环陷于停
滞,推动社会进步的活力和源泉被窒息被堵死。
胜者为王的狼图腾文化、不择手段的官场权谋文化、暴殄天物的面子文化和崇高伟大
的满清皇帝戏之所以大行其道,正映射着白领规则的陨落与黑领规矩的升起,中国社
会由知识和文明的艰难复苏,无可挽回地退回到野蛮与无知的权力通吃、弱肉强食中
去。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在全社会的羡慕、嫉妒和仇视之中,黑领阶层一方面继续
低调的巩固其社会地位(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另一方面在完成原始积累后,他们开
始悄然向新大陆挺进——携款外逃,或者投资移民,实现自己正式加入世界发达国家高
级人类的梦想,同时也使自己的后代永远彻底的摆脱水深火热的中国。
摘自胡记茶行《对现状的分析——挤不进去,你永远是穷人》:
据官方统计, 2004年中国农民人均年收入2936元,按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68元的标
准,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为2610万人。如果按照世界上公认的人均1天1美元以下就
属贫困的标准,我国目前还有2.1亿贫困人口。“八五”期间,公车车辆消费占到全部国
家财政支出的38%,整个国家总计支出37960亿中的 37.58%用于供养行政公务人
员;公款吃喝公费出国年花费每年达9000 亿元以上。
中国社会阶层分类:第一个阶层(也是处于最顶端的王者阶层)是由几百个家族组
成,他们拥有骇人听闻的财富,是这个国家的掌控者。在他们之下是第二个阶层——地
方性的豪族,数量也许是几万家,这些人控制着地方的权力,自然也拥有无与伦比的
财产。第三个阶层是由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国企管理人员、垄断国企人员和私营
企业主等这些人中的佼佼者以及顶级白领阶层等这些群体中的人员组成。第四个阶层
是生活比较安逸的一般民众,他们经济上还算比较宽裕,但是社会地位不高,对社会
没有什么影响力。第五个阶层是由城市平民和农村中生活比较好的农民组成。第六个
阶层是贫困群体,也就是四亿没有购买能力的民众。第七个阶层是一亿没有财富的赤
贫阶层,第八个阶层就是最后那一亿灾难性赤贫的阶层。
看完后我很悲哀,因为他说的是真的,这里没有希望。
勘误:经人指正郎教授是台湾人。好吧。
2009年4月19日星期日
人工智能
酒后本该上床睡觉或看片,不幸扫楼看到和菜头的两篇文章,得赶快把想到的写下来,明天就忘了。第一篇文章《实验:诗歌是不可以翻译的》证明了当前电脑对于语言的理解不足。第二篇《候世达:如聆巴赫》正好相反,说的是音乐创作归纳为数学模式用电脑完成。
记得好像是那本书《从一到无穷大》里有过类似讨论。把若干个字母盘排成一排,每个字母盘上都有26个字母及空格什么的,后面的盘每转一圈前面相邻的盘走一格。这样就可以穷举出所有可能的组合,包括前人和后人说的每一句话,包括莎士比亚的每句台词。
从实现的角度来说,穷举法很不现实,而音乐作曲的 EMI 似乎比较靠谱。算法总可以不断改进优化,这是科学家工程师的事。而作为一个普通人,应该考虑的问题是如果人工智能真的实现了,我们如何接受?。
这些与我们有着同样(甚至更高)智力,同样(甚至更美好)情感的物种,是否可以视为我们的同类?他们应该拥有和我们相同的权利么?在斯皮尔伯格的这部电影中,答案为否。
所有人都同情那个并非人类的“小男孩”的遭遇。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还年轻,思想倾左,自然而然的联想到了“奴隶”这个词。如果我们制造出一堆和我们一样的东西却不给他们相应的权利,要科技何用,我们完全可以把人类的一部分定义为奴隶(按人种、血统、阶层、长相、抽签决定皆可),让他们去从事这些机器干的危险而劳累的工作好了。这不是正确的选项。
好吧,排除法,我们选“是的,他们应该有同等的权利”。且慢,在作出决定前容我提醒一下:人类社会是有竞争的,自然的人又是不完美的——无论外貌、智慧、情感、体能,我们都无法与科技创造的结晶相抗衡,更不用说寿命。这个更早的电影说的不是人工智能而是遗传学对普通人的挑战。
在片中,我能够强烈地体会到那种“不优越感”。在作出人工智能创造的机器(或生物)和人类享有同等社会权利的决定以后,我们很快发现,自己变成了被淘汰者。达尔文说,物竞天择。蒋经国说,没有永远的执政党。好吧,也许我们应该服从宇宙的法则,让人类成为进化史中的标本。和宇宙相比,我们多么渺小啊。
记得好像是那本书《从一到无穷大》里有过类似讨论。把若干个字母盘排成一排,每个字母盘上都有26个字母及空格什么的,后面的盘每转一圈前面相邻的盘走一格。这样就可以穷举出所有可能的组合,包括前人和后人说的每一句话,包括莎士比亚的每句台词。
从实现的角度来说,穷举法很不现实,而音乐作曲的 EMI 似乎比较靠谱。算法总可以不断改进优化,这是科学家工程师的事。而作为一个普通人,应该考虑的问题是如果人工智能真的实现了,我们如何接受?。
这些与我们有着同样(甚至更高)智力,同样(甚至更美好)情感的物种,是否可以视为我们的同类?他们应该拥有和我们相同的权利么?在斯皮尔伯格的这部电影中,答案为否。
所有人都同情那个并非人类的“小男孩”的遭遇。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还年轻,思想倾左,自然而然的联想到了“奴隶”这个词。如果我们制造出一堆和我们一样的东西却不给他们相应的权利,要科技何用,我们完全可以把人类的一部分定义为奴隶(按人种、血统、阶层、长相、抽签决定皆可),让他们去从事这些机器干的危险而劳累的工作好了。这不是正确的选项。
好吧,排除法,我们选“是的,他们应该有同等的权利”。且慢,在作出决定前容我提醒一下:人类社会是有竞争的,自然的人又是不完美的——无论外貌、智慧、情感、体能,我们都无法与科技创造的结晶相抗衡,更不用说寿命。这个更早的电影说的不是人工智能而是遗传学对普通人的挑战。
在片中,我能够强烈地体会到那种“不优越感”。在作出人工智能创造的机器(或生物)和人类享有同等社会权利的决定以后,我们很快发现,自己变成了被淘汰者。达尔文说,物竞天择。蒋经国说,没有永远的执政党。好吧,也许我们应该服从宇宙的法则,让人类成为进化史中的标本。和宇宙相比,我们多么渺小啊。
2009年4月18日星期六
游戏机图档
再过五个月就是这家游戏公司 120 年周岁生日了。当年 16 位机时代和 SEGA 之争,我并不看好它,因为当时的 SEGA 貌似有更强大的技术和大型游乐场的订单,可事实证明我看走眼了。这就和 Unix 和 Windows 的竞争一样,最终还是老百姓用口袋里的钱投票。现在任天堂又和 Sony 的 PS 系列和微软的 XBOX 系列干上了,Wii 的成功让人拍案叫绝,这是质变,是突破型创新。相比之下竞争对手提升硬件速度和美化游戏画质的创新只能算是量变。
这世上很少有人能活到 120 岁,看看这些产品就当是怀旧吧:
正如诺基亚当年干木匠做雨鞋一样,早年的任天堂是卖纸牌的。手工工艺,看上去做工精良。
1980 年的 Game&Watch - 第一代的手提游戏机。印象里此类游戏机一直到九十年代还有很多,游戏里的故事发生在固定场景,背景直接画在屏幕上。用几个固定的黑色块的亮灭来显示游戏中的人物。原理和数字式电子表差不多。曾一度风靡神州的俄罗斯方块掌机也是属于这个类型。
1983 年出厂。这不用多介绍,但凡玩过游戏的人都知道。国内叫红白机,国外叫 FC 。为啥呢?看上面的全称 Family Computer ,口气大吧。和 Bill Gates 同一个梦想,不过却它比后者先实现。但传统的价值观里,学习是高尚的,游玩是堕落的。故此,这东西后来在中国有了个变种,就是成龙大叔做广告的那个小霸王,在神州大地九十年代以后才大行其道,还配个英文键盘。不管怎么说,FC 的目标它做到了。
1989 年推出的 GameBoy 是历来最佳销售量的手提游戏机,你有一部吗?我没有。那时我穷得就连电池都买不起 :(
1990 年推出的超级任天堂可算是第四代家庭游戏机(16位)的代表。比 SEGA 的 Maga Driver 晚了一点,但长处在于可以用磁盘拷贝游戏。那时的游戏机店里,最火的生意就是给玩家拷贝磁盘,大大推动了游戏盗版业的发展。当然,盗版之前也存在,只不过磁盘比电路板卡成本低多了,而且也环保,不是么?
1995 年推出的 Virtual Boy(32位),只有22个游戏,很快便退出市场。这东西我都没见过实物,只在游戏杂志上读到。无需电视,自带的三维成像眼镜,太酷了。这个点子在今天开来一样有吸引力。然而突破式创新也会有失败的时候,分析原因可能是技术不成熟或市场还不认可吧。
N64 在 1996 年推出,这个时候的任天堂正走下坡,市场占有率不断被 PlayStation 系列侵蚀。从8位机到16位机用了七年,再到32位用了五年,而64位的出现只用了一年。Virtual Boy 貌似是个过渡产品,而非研发重点。也许正是因为两条战线线分化了实力,导致这两个产品都表现不佳。
1998 年,GameBoy 有了彩色版。在出品大量新的彩色游戏的基础上,也兼容前作的黑白游戏卡,这个举动深得人心。
2001 年推出的 GameBoy Advance,其后还有 GBA SP 及 GBA Micro。GameBoy 系列也从此结束。我有一个GBA,玩了没多久就送给了姐姐。和现在的掌机不同,那东西没有自带光源,晚上玩游戏的时候要开灯,这很不节能,而且很不低调。
也是 2001 年,GameCube 是同类游戏机中销售量最差的一台,可说是任天堂的黑暗时期。——难怪我没玩过。
在新任社长的带领下,任天堂在 2004年推出 NDS。
2006 年推出的 NDSL,让大众重新认识任天堂,其漂亮的外表及体积成为不少女生的最爱。
2008 年的 NDSi ,你有买到吗? 我没有,因为长大了的我已经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消耗在那些好玩的小游戏上了。
这东西我买了,但不怎么玩,主要作为老妈每天的锻炼器材。配合使用的还有这块板:
据调查,目前的电脑游戏玩家中,女性数量已超过男性。被玩得次数最多的游戏居然是 Windows 自带的纸牌和扫雷,还有很多在专业玩家看来很“小儿科”的游戏。但不管怎么说,统计数据表明各年龄各性别各阶层的人们都有很多时间可以用来投入和生产无关的活动上。女人和小孩的钱尤其好赚,任天堂肯定是知道这一点的。
游戏是门产业,有很大的利润,本周关于暴雪、九城和网易的新闻充斥版面就是最好的证明。
(图片来源 engadget )
2009年4月12日星期日
邮差
互联网领域的绝顶聪明的人,长年累月不间断地和垃圾邮件斗争,发明了各种各样的信息智能查找筛选系统。目前的战况是,微软公布统计数字说在所有电子邮件中仅 3% 的是有用的,剩下的全是垃圾。如同目前金融体系里的诸多问题,我不认为自己的智力堪舆匹敌那些专业天才,但我不想放弃思考的乐趣。
对于一条信息“有用”的定义是相对的:垃圾广告接收方认为无用而发送方认为有用,那么这条信息究竟是有用还是无用呢?很久很久以前,最早的邮政系统中,邮费是由接受方支付的,于是有个这个笑话:
那时的包裹信件由接收方付费,理由大概有:
1、公众对于邮政系统信任度不够,怀疑邮局偷懒,所以信没送到不付钱。
2、对比信息的发送方和接收方,接收方得到了信息是受益方,理应由接收方付费。
这种游戏规则下,一旦出现垃圾邮件会怎样呢?广告发放者成本为零,他们可以任意发送无限量的邮件。而受害的一般是收件人或邮局。要么是收件人被骚扰的同时还白花钱(如海涅和梅厄那样),要么是邮差白跑一趟。如同下面这个例子:
邮局是公共机构,在和个人的对抗中一般处于强势。面对可能亏损的危险,规避风险的方法就是把由收信人付费改为发信人付费。这个游戏规则的变化,无心插柳地降低了垃圾邮件的数量。虽然广告投递者依旧可以通过这种方式骚扰他人,但他们自身需要支付的成本大大增加了。
再后来有了有线电报,无线电报,有限电话,无线电话。基本也采用了同样的收费模式 -- 通信的发起方付费。当然也有特例,比方说从前 AT&T 的长途电话是可以要求对方付费的,接线员会先问对方是否同意,同意了才接通否则就掐断。这个过程有点像我们现在在淘宝上买东西后叫快递:买卖双方有了充分的沟通后,接收方对送过来的货物有了充分的了解,也就确保了其愿意付快递费。
到了互联网时代,通信的成本再次被降低。电子邮件这种一点对多点,异步通信方式的成本几乎为零。这下麻烦了,任何人很容易就写一个程序穷举所有收件人地址,拼命发送他认为别人应该知道的信息,比方说某某产品有多么好,或者某某政治观点是多么有道理,或者某某组织是多么的需要帮助,也不管别人愿不愿意听。对这种流氓行径,技术上几乎没有办法根治,聪明人尝试过很多技术上解决问题的方法:
1、敏感词过滤。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外语里也早就有了火星文,看现在的英文垃圾邮件里,很多词的拼法都不标准或使用字形相近的符号,反正就是人能看懂机器看不懂的文字。
2、群发邮件过滤,也就是如果一封邮件的收件人数过多,那么很可能是一封垃圾信。误判且不说,这种方法的反制发也特简单 -- 一封拆成多封,给每个垃圾邮件的接收者单独一封信。
3、将已知垃圾邮件的发送者列入黑名单。首先这种方法也容易冤枉好人,其次对于真正的垃圾邮件发送者来说,换个地址真是举手之劳。甚至比举手更简单,因为 SMTP 协议默认好似不用验证发件人的,就像街头的邮箱,它才不用认识你投信人是谁呢。垃圾投放者完全可以发一封信换一个地址,让过滤器永远来不及封它。
作了这么多年的技术,我日益感到技术层面上能够解决的问题非常有限。法律层面上、道德层面上、管理层面上的、利益层面上的问题,虽然也会映射到技术层面,但最终的解决方案一定在高层而不是底层的技术。盗版和反盗版的斗争就是一例,苹果的网上音乐商店最近放弃了 DRM 技术,转而向开发商业模式方面努力。好吧,回到垃圾邮件的问题上,这里面的利益不平衡是明摆着的:
广告商作为商业运作必要环节之一本来应该花钱的却没有花钱,他们赚了。
邮件服务提供商为了应付越来越多的信息,他们的成本始终在增加,他们亏了。
邮件接收方被垃圾邮件骚扰,浪费了时间,也是利益受害者。
更高层面上可能的解决方法:
1、网络实名,任何信息投递者必须先经过身份确认才能发送信息。这是个非常糟糕的主意,因为它触犯了更高一层的准则,即信息自由和隐私保护。这样的方案会被群起而攻之,人们宁可牺牲被垃圾邮件骚扰的时间和邮件服务器的效率也不愿失去言论自由和隐私。至少我对这个方案相当反感。
2、回归原始的有偿发送。让投放垃圾邮件的人付出代价,至少提高他们的成本。这里面有很多实施上的细节可以斟酌:
1)互联网是分布式的,而且没有地理限制。发信人可以选择任何邮件服务,只要从某台服务器发信比其它更便宜。这么一来就必须统一收费标准,这很难,竞争会促使降价以致最终免费。比较现实一点的方法是在保留现有邮件网络的基础上,另建一个平行的,收费的邮件网络。加入这个新网络的收件人可以免受(或者较少受)垃圾邮件的骚扰。新邮件网络可以往旧网络发信而反之不可。
2) 邮件服务商垄断收入这在道德上是有风险的。当他们的收入远大于其所提供服务的价值,就是对另外两方(收发的两方都是用户)的侵害。这种不平衡的商业模式也是很难维持的。所以应该把利益分配出来。我的设想是,发信人发了信交了钱,如果收信人确认邮件信息有用,则退还邮费给发信人;如果收信人确认邮件信息无用,则将邮费转给收信人,作为对其遭受骚扰的补偿;如果收信人没有答复,则邮资(暂且)由邮件服务商保管。
一时兴起,就想到这么多,先写下来,以后有空再慢慢想。拍脑袋想出来的游戏规则没有经过实践一定是漏洞百出,在这一点上我比构思出共产主义的马克思他老人家差远了,所以权当是自己的脑筋体操。
谈到理想中的生活,有朋友说想开花店,有朋友说想开书店,还有说想白天给《国家地理》摄影,晚上给《花花公子》拍照。和菜头一年半前的一篇命题作文说他想当邮差,这也是个很浪漫的选择。
听听 Beatles 的老歌《Please Mr.Postman》
想像中的邮递员传播思念、情感、幸福,真是个天使般的职业。
对于一条信息“有用”的定义是相对的:垃圾广告接收方认为无用而发送方认为有用,那么这条信息究竟是有用还是无用呢?很久很久以前,最早的邮政系统中,邮费是由接受方支付的,于是有个这个笑话:
一天,海涅收到朋友寄来的一封很重的欠邮资的信。他拆开一看,原来是一大捆包装纸,里面附着一张小纸条:“我很好,你放心吧。你的梅厄。”
几天后,梅厄也收到海涅寄去的一包很重的欠资包裹。他领取这包裹时不得不付出一大笔现金。原来里面装的是一块石头,也附有一张纸条:“亲爱的梅厄,当我知道你很好时,我心里这块石头也就落地了。”
那时的包裹信件由接收方付费,理由大概有:
1、公众对于邮政系统信任度不够,怀疑邮局偷懒,所以信没送到不付钱。
2、对比信息的发送方和接收方,接收方得到了信息是受益方,理应由接收方付费。
这种游戏规则下,一旦出现垃圾邮件会怎样呢?广告发放者成本为零,他们可以任意发送无限量的邮件。而受害的一般是收件人或邮局。要么是收件人被骚扰的同时还白花钱(如海涅和梅厄那样),要么是邮差白跑一趟。如同下面这个例子:
相传1840年,在英国一个偏僻的乡村里,有一位名叫艾丽丝·布朗的姑娘收到一封远方来信。他看了看信封,便对送信人说: “对不起,我没钱收信,请退回吧。”于是,送信人与这位姑娘发生了争执。这时,一位绅士罗兰·希尔散步过来,见此情景,为姑娘代付了邮费。姑娘对绅土说: “我家里很穷,付不起邮费。哥哥出远门做工时,我们事先约好,如果他平安无事,就在信封上画个圆圈。刚才我已经看到了信封上标记,就不必付钱取信了。”
事后,罗兰·希尔向政府建议:由寄信人购买一张凭据贴在信封上,以示邮资已付。英国政府很快采纳了他的建议。1840年5月6日由罗兰,希尔设计的世界上第一枚邮资凭据即邮票在英国诞生,并迅速被各国邮政机构广泛采用了。
邮局是公共机构,在和个人的对抗中一般处于强势。面对可能亏损的危险,规避风险的方法就是把由收信人付费改为发信人付费。这个游戏规则的变化,无心插柳地降低了垃圾邮件的数量。虽然广告投递者依旧可以通过这种方式骚扰他人,但他们自身需要支付的成本大大增加了。
再后来有了有线电报,无线电报,有限电话,无线电话。基本也采用了同样的收费模式 -- 通信的发起方付费。当然也有特例,比方说从前 AT&T 的长途电话是可以要求对方付费的,接线员会先问对方是否同意,同意了才接通否则就掐断。这个过程有点像我们现在在淘宝上买东西后叫快递:买卖双方有了充分的沟通后,接收方对送过来的货物有了充分的了解,也就确保了其愿意付快递费。
到了互联网时代,通信的成本再次被降低。电子邮件这种一点对多点,异步通信方式的成本几乎为零。这下麻烦了,任何人很容易就写一个程序穷举所有收件人地址,拼命发送他认为别人应该知道的信息,比方说某某产品有多么好,或者某某政治观点是多么有道理,或者某某组织是多么的需要帮助,也不管别人愿不愿意听。对这种流氓行径,技术上几乎没有办法根治,聪明人尝试过很多技术上解决问题的方法:
1、敏感词过滤。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外语里也早就有了火星文,看现在的英文垃圾邮件里,很多词的拼法都不标准或使用字形相近的符号,反正就是人能看懂机器看不懂的文字。
2、群发邮件过滤,也就是如果一封邮件的收件人数过多,那么很可能是一封垃圾信。误判且不说,这种方法的反制发也特简单 -- 一封拆成多封,给每个垃圾邮件的接收者单独一封信。
3、将已知垃圾邮件的发送者列入黑名单。首先这种方法也容易冤枉好人,其次对于真正的垃圾邮件发送者来说,换个地址真是举手之劳。甚至比举手更简单,因为 SMTP 协议默认好似不用验证发件人的,就像街头的邮箱,它才不用认识你投信人是谁呢。垃圾投放者完全可以发一封信换一个地址,让过滤器永远来不及封它。
作了这么多年的技术,我日益感到技术层面上能够解决的问题非常有限。法律层面上、道德层面上、管理层面上的、利益层面上的问题,虽然也会映射到技术层面,但最终的解决方案一定在高层而不是底层的技术。盗版和反盗版的斗争就是一例,苹果的网上音乐商店最近放弃了 DRM 技术,转而向开发商业模式方面努力。好吧,回到垃圾邮件的问题上,这里面的利益不平衡是明摆着的:
广告商作为商业运作必要环节之一本来应该花钱的却没有花钱,他们赚了。
邮件服务提供商为了应付越来越多的信息,他们的成本始终在增加,他们亏了。
邮件接收方被垃圾邮件骚扰,浪费了时间,也是利益受害者。
更高层面上可能的解决方法:
1、网络实名,任何信息投递者必须先经过身份确认才能发送信息。这是个非常糟糕的主意,因为它触犯了更高一层的准则,即信息自由和隐私保护。这样的方案会被群起而攻之,人们宁可牺牲被垃圾邮件骚扰的时间和邮件服务器的效率也不愿失去言论自由和隐私。至少我对这个方案相当反感。
2、回归原始的有偿发送。让投放垃圾邮件的人付出代价,至少提高他们的成本。这里面有很多实施上的细节可以斟酌:
1)互联网是分布式的,而且没有地理限制。发信人可以选择任何邮件服务,只要从某台服务器发信比其它更便宜。这么一来就必须统一收费标准,这很难,竞争会促使降价以致最终免费。比较现实一点的方法是在保留现有邮件网络的基础上,另建一个平行的,收费的邮件网络。加入这个新网络的收件人可以免受(或者较少受)垃圾邮件的骚扰。新邮件网络可以往旧网络发信而反之不可。
2) 邮件服务商垄断收入这在道德上是有风险的。当他们的收入远大于其所提供服务的价值,就是对另外两方(收发的两方都是用户)的侵害。这种不平衡的商业模式也是很难维持的。所以应该把利益分配出来。我的设想是,发信人发了信交了钱,如果收信人确认邮件信息有用,则退还邮费给发信人;如果收信人确认邮件信息无用,则将邮费转给收信人,作为对其遭受骚扰的补偿;如果收信人没有答复,则邮资(暂且)由邮件服务商保管。
一时兴起,就想到这么多,先写下来,以后有空再慢慢想。拍脑袋想出来的游戏规则没有经过实践一定是漏洞百出,在这一点上我比构思出共产主义的马克思他老人家差远了,所以权当是自己的脑筋体操。
谈到理想中的生活,有朋友说想开花店,有朋友说想开书店,还有说想白天给《国家地理》摄影,晚上给《花花公子》拍照。和菜头一年半前的一篇命题作文说他想当邮差,这也是个很浪漫的选择。
听听 Beatles 的老歌《Please Mr.Postman》
想像中的邮递员传播思念、情感、幸福,真是个天使般的职业。
2009年4月10日星期五
理想与智慧
为追踪智力问答,看完了土摩托的《帽子和骰子答案》,文末却被引到了李子旸的这篇雄文:
九十年代也成了理想主义年代了?
李子旸 铅笔经济研究社
原文:http://chinaeconomist.org/archives/543.html
近读《南方周末》(2009.4.2),在D28版上看到一篇关于摇滚的文章“20年前,如果不叫摇滚……”知道了一点儿中国摇滚的往事和现实。
对于摇滚,我既无兴趣,也无知识,本来应该闭嘴不谈才对,但文中的一个内容,却让我感到有些好笑,于是便忍不住要说一些有欠口德的话。
文章第二段的标题是“绝无仅有的理想主义10年”,采自文中一位被采访人物的话:“我觉得九十年代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理想主义的十年”。
什么?难道九十年代也晋升为理想主义年代了!此前我听到的说法可是,八十年代那才是理想主义的年代,那时的人们都很单纯,热爱知识,只想追求真理,天天谈论尼采、萨特和存在主义,根本不像九十年代的人那样市侩,那样热衷于金钱,把理想像破抹布那样扔得远远的。这种说法因为八十年代末的那次著名悲剧,似乎更加悲壮了,也更加可信了。被描述出来的景象是:本来风生水起的思想运动,被政治一下子打入低谷,接着又被市场经济的庸俗浪潮冲得七零八落。在庸俗浪潮中发财得势的人,当然是背叛理想的叛徒,而不幸被边缘化的人,虽然生活也改善了,但看来没有兴趣再谈论尼采萨特了。
不仅是八十年代,那些更早的年代都被称为理想主义的高潮。
五十年代,那是多么纯真的年代,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人们在一个崭新的社会里意气风发,准备迎接一个全面解放的新时代。人民拥护政府,政府关爱人民。彼此诚信无猜,人人奋发向上,“时间开始了!”
六十年代,人们真心为着扫除害人虫而前赴后继。即使他们做了一些错事,甚至犯下邪恶的罪行,但他们毕竟是被理想所鼓舞的!他们想建设一个公平的、幸福的、人人做主人的理想社会。这种理想难道有错吗?这种理想激励下的奋斗,虽然给别人带来无穷灾难,难道一无是处吗?不,是不能完全否认那个火热的年代的,那毕竟是理想,你理解吗?你体验过吗?美啊!壮丽啊!令人神往啊!梦回六十年代!
年轻的其实没什么文化的文化青年上山下乡,城市凋敝,乡村蒙灾,恶人横行,穷困遍地,但无悔青春啊!今天,腰围三尺以上的中老年人回忆当年,还是忍不住把忠字舞跳起来!
七十年代,“571工程纪要”开启了多少人的心灵,让他们开始了震烁古今的卓绝思考,他们热爱书和知识,渴求真理,他们激情洋溢在地下室、在没人听得到的角落谈论国家大事,他们揭批四人帮,他们分析毛主席。虽然穷,但他们的精神是充实而富足的,他们的探索奠定了中国走出民族灾难的基础!
八十年代已经说过了。尼采,那个抱着马脖子大喊兄弟的人,起到了后世Zegna西服、GUCCI提包的作用。人们的精神世界不但因此而提升,而且他们还觉得,自己的社会地位也提高了。可惜,世俗的经济交易来了,善良的人们发现,原来他们的社会地位根本没有真正提高。那一切基本上只是幻觉。原来围着他们叫老师、虚心请教问题的的女青年都被有钱人和小白脸勾走了。人文精神哪去了!人文精神失落了!他们不禁发出了怒喝。为什么女青年不再围着了解尼采的人请教了?为什么人们都那么爱钱?
我是在九十年代接受大学教育的,此前就是识字而已。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我不断被人教导说,你们这些小年轻啊,没有赶上好时候。八十年代那会儿,那才是真正追求真理的年代,哪像现在,唉……
说话的人一般年纪都比我大,我既为后知后觉,且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好当他们说的都是真的。不过,不管他们怎么说,没赶上八十年代那个火热的理想主义的年代,我倒并不觉得有什么遗憾。我在九十年代生活得挺好,还学到了不少新知识。
虽然不是遗憾,但突然得知九十年代原来也是一个理想主义年代,还是让我心头一喜,感到些许欣慰。我毕竟赶上了一个理想主义时代,可是,以前他们不都说九十年代是市侩的年代,是堕落的年代吗?
就这转念一想,彻底破坏了我的好心情。
我无可挽回地意识到,原来,所谓理想主义年代就是这么回事,原来什么年代都可以被称为理想主义年代。
行文至此,我可以不再旁敲侧击、围魏救赵了,咱们三十六计一计都不用,有话直说。让所有这些理想主义年代及其歌颂者、追随者、仰慕者都玩儿蛋去!呸!什么理想主义!其实就是思想水平低下,看什么都新鲜,三年光棍,看老母猪都是双眼皮,拿无知落后当个性。其实就是中年危机,回忆当年青春,即使是在狗屎堆里十几年打滚如一日,也可以从臭屎中闻出丰收的芳香来,并以此自我美化、自我抬高。你们看,虽然现在我混得挺惨,但我也有过当年。要不是这个社会堕落了,我又怎会如此?我这种高洁之士,在当今物欲横流、无耻当道的世界里,自然不会飞黄腾达。
拜托,您睁眼看看世界,看看真正的理想和智慧是什么,看看真正的壮丽和迷人是什么,看看真正的追求真理是怎样的,然后再看看自己,看看您曾经经历的那些,如果您还能自称什么理想主义,我就服您的厚!
文中那些摇滚歌手,就是在唱这首乏味的老歌。他们通过各种方式表明或者暗示,自己在九十年代对商业的无知其实说明了他们承载着理想,他们不放弃理想,结果就被市侩商人所算。如果这也是理想,那我只能说,九十年代以来,发扬这种理想的空间一直在扩大,而不是像他们说的那样在缩小,更不是理想终于被压制。今天,如果你想不挣钱唱歌,没问题啊!地下通道、过街天桥、那么多酒吧、大学校园,都是你可以一展歌喉的天地,当然,你不要想一面抒发理想,一面还要求有人高高兴兴地养活你,并且只因为自称有理想,你就可以不顾社会的规矩任意而为,吸毒、酗酒、聚众斗殴、乱性、懒惰,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世界上没有那样的好事,即使有,那也和理想无关。那才是真正的无耻和堕落。
九十年代,咱是一年一年、一月一月、一天一天过来的,体会是,既没感到理想主义,也没感到市侩遍地。虽然是当事人之一,但我并不打算接受那些把九十年代称为理想主义的高调,我也不赞同那些认为九十年代是市侩庸俗的指责。现实并非如此。相比过去,九十年代是一个越来越正常的年代。如果真有理想,你有远比过去大得多的实现机会。但如果你想堕落,也并没有人强制你追求进步。更多的选择和责任都归于个人。你越来越不能把自己的命运归因于社会和他人了。我认为这是好事,虽然好得还很不够。唱高调的人其实根本就不懂什么是理想。理想不是他们掩饰、美化自己无知、无能和落后的遮羞布。
人们当然可以有自己的理想,也完全有权去追求、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但前提是要有足够的智慧和判断力。有理想很容易,但有足够的智慧很难。智慧比理想更重要,更能让人明白自己是谁。 如果理想比智慧更多,结果就是,青年时代,他们被他人或者自己的愚蠢所操纵,浑浑噩噩地虚度时光。进入中年以后,面对窘迫的生活和空虚的精神,他们只好依靠自欺来打发时间,而最常用的自欺方法就是把当初浑浑噩噩的青春想象成、描绘成理想洋溢的黄金时代,希望以此多少赢得一些世人的同情甚至向往,以满足自己那廉价的虚荣心。不过,能够被他们骗住的,也就只有那些和他们同样头脑空虚、精神乏味、其实永远也不知道什么是理想的宝贝儿们。
受教了前辈。作为反省,我想以后该少用年代和环境为自己找借口,多想能做些什么而不是什么阻碍了我。
2009年4月6日星期一
关于吸血鬼
昨晚熬夜,看了两部男主角叫爱德华的片子。一部是动画片《钢炼-续》,还有一部就是这个《暮色/Twilight》
看完才知道,原来只是上集,有多少集还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起电影也玩连续剧了?本来情节就不够丰富还要分几次说完,唉。好在女主角和女配角都很漂亮。
似乎是一种规律,凡是吸血鬼题材的电影,女主角都特漂亮。比如:《惊情四百年/Dracula》
顺便一说,本片男配角是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基努李维斯,大帅哥呀。可惜十七年前的剧照里,他只有半张脸。两年后他和御姐桑德拉布洛克合谋了一出《生死时速/Speed》才开始大红大紫。
外国人看我们黄种人的时候审美观可能和我们自己的传统有些出入,我们看黑人也是一样。这个《刀锋战士/Blade》的主角卫斯理斯奈普斯在黑人眼里应该是个偶像级的猛男。否则也不能解释为什么这个刀锋系列居然拍到第三集。
同样拍到续集三的吸血鬼电影还有《黑夜传说/Underworld》,女主角真是酷毙了。
最新的续集还没看,听说要换女主角。如果这样,我想全世界的影迷坚决不会答应。
所有这些吸血鬼题材的电影,除了《惊情四百年/Dracula》,大多没什么让人印象深刻的剧情,看过了也就忘了。传说中吸血鬼的特征却深入人心:
1、貌似常人,但敏捷强壮
2、不能见强光
3、不老不死
4、不吃其它食物,定期要吸普通人的血
5、被吸血者也会成为吸血鬼
有人利用上面的第 4 第 5 条,从数学上证明吸血鬼不存在:
漂亮的证明,再次让我看到智慧之美。
看完才知道,原来只是上集,有多少集还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起电影也玩连续剧了?本来情节就不够丰富还要分几次说完,唉。好在女主角和女配角都很漂亮。
似乎是一种规律,凡是吸血鬼题材的电影,女主角都特漂亮。比如:《惊情四百年/Dracula》
顺便一说,本片男配角是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基努李维斯,大帅哥呀。可惜十七年前的剧照里,他只有半张脸。两年后他和御姐桑德拉布洛克合谋了一出《生死时速/Speed》才开始大红大紫。
外国人看我们黄种人的时候审美观可能和我们自己的传统有些出入,我们看黑人也是一样。这个《刀锋战士/Blade》的主角卫斯理斯奈普斯在黑人眼里应该是个偶像级的猛男。否则也不能解释为什么这个刀锋系列居然拍到第三集。
同样拍到续集三的吸血鬼电影还有《黑夜传说/Underworld》,女主角真是酷毙了。
最新的续集还没看,听说要换女主角。如果这样,我想全世界的影迷坚决不会答应。
所有这些吸血鬼题材的电影,除了《惊情四百年/Dracula》,大多没什么让人印象深刻的剧情,看过了也就忘了。传说中吸血鬼的特征却深入人心:
1、貌似常人,但敏捷强壮
2、不能见强光
3、不老不死
4、不吃其它食物,定期要吸普通人的血
5、被吸血者也会成为吸血鬼
有人利用上面的第 4 第 5 条,从数学上证明吸血鬼不存在:
如果世上起初只有一个吸血鬼,每隔一个月他要吸一次血。那么,一个月过后就会有两个吸血鬼,两个月过后四个,三个月过后八个。指数级地增长,三十三个月以后,世界的六十亿人口将无一幸免。别人是不是吸血鬼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我自己不是。所以第 4 第 5 条不成立。所以吸血鬼的传说不成立。
漂亮的证明,再次让我看到智慧之美。
2009年4月3日星期五
麦田守望者、婚礼歌手和机器猫
“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账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 《麦田里的守望者》
说这样梦想的那个男孩是个混混,他的世界也远非完美。可在他玩世不恭的外表下,他希望成就他人,他仍对未来抱有一丝希望。
同样,唱着下面这首歌的人,在外人眼里,可能也有着这样那样的缺陷。但我想,她爱这个世界。
婚禮歌手
婚禮歌手
- Tizzy Bac
專輯《如果看見地獄,我就不怕魔鬼》
no no no 別碰那舊衣箱 我得帶著它繼續流浪
手裡環抱著一把吉他 四處為新人歌頌芬芳
我唱過一個又一個村莊 祝福過無數成雙可人兒
用歌聲溫柔人們心房 隨著夜色的降臨沉醉啦
等我回到空無一人的房 身邊也只剩這隻舊衣箱
早沒了青春也用盡希望 漫無歸處飄浪在世界上
no no no 請別為我悲傷 我並不可憐只是孤單罷了
看我的工作多麼高尚 專業的婚禮歌手散播陽光
我又站在這純白舞臺上 甜蜜洋溢在人們臉龐
是怎樣受眷顧的有情人 才能把這極致幸福品嚐
我唱著一首又一首情歌 伴人們舞動整齊的步伐
那划出的圓多麼絢爛 連我都禁不住地沉醉啦
喔那是多熟悉的身影 竟是我朝思暮想有情郎
多年前對我說永不分離 如今身邊女孩盛開如花
no no no 我的工作高尚 我的專業不容許受影響
得繼續唱著祝福美好的歌 但眼底早溢滿感傷淚光
我 卻漸漸控制不住聲線 人們看著我 臉上的笑凝結
淚 已漸漸模糊我的視線 原來真的心 不值錢
我奮力拉出衣箱 打開它 看哪
那是你離去之後 我獨自縫製的婚紗
但你早已出發 忘了我 苦啊
我想我再也不能為了人們高聲歡唱
所以我燒了婚紗 砸了吉他 恨哪
希望這混亂火光 可以平衡我心中的酸楚
我早就沒了愛 還賭上青春 蠢啊
而我這婚禮歌手 又為你瘋狂沒了工作
NO NO NO!
大雨這時開始滂沱地下 弄花我的妝淋濕了頭髮
滿目瘡痍逃竄的人群裡 只剩斑駁的我和散落火光
当然还有我们的老朋友机器猫,他也常站在聚光灯外。
歌词请点
ang, ang, ang, 小叮当帮我实现,所有的梦想。
2009年4月1日星期三
爷早已不在江湖,江湖上却流传着爷的传说
“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
“不要爱上姐,姐只是个神话!”
-- 这两句抄自饭否
“不要爱上姐,姐只是个神话!”
-- 这两句抄自饭否
Forever Young
Let's dance in style, lets dance for a while
Heaven can wait we're only watching the skies
Hoping for the best but expecting the worst
Are you going to drop the bomb or not?
Let us die young or let us live forever
We don't have the power but we never say never
Sitting in a sandpit, life is a short trip
The music's for the sad men
Can you imagine when this race is won
Turn our golden faces into the sun
Praising our leaders we're getting in tune
The music's played by the madman
Forever young, i want to be forever young
Do you really want to live forever, forever forever
Forever young, i want to be forever young
Do you really want to live forever
Forever young
Some are like water, some are like the heat
Some are a melody and some are the beat
Sooner or later they all will be gone
Why don't they stay young
It's so hard to get old without a cause
I don't want to perish like a fading horse
Youth is like diamonds in the sun
And diamonds are forever
So many adventures couldn't happen today
So many songs we forgot to play
So many dreams are swinging out of the blue
We let them come true
Forever young, i want to be forever young
Do you really want to live forever, forever forever
Forever young, i want to be forever young
Do you really want to live forever forever forever
Forever young, i want to be forever young
Do you really want to live forever, forever forever
Forever young, i want to be forever
订阅:
博文 (Atom)